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6月10日下午,細雨。翠里鄉高武村村東頭秧田。從江縣法院駐村干部王志剛正埋著頭幫潘大爺家插秧。潘大爺在一旁一邊理著秧苗一邊樂呵呵地對人說:駐村干部好啊,要是沒有他們,我家秧不知道要插到什么時候呢。
今年3月份開展同步小康駐村工作以來,從江縣法院駐村干部王志剛深入翠里鄉高武村,走村入戶,與群眾交流談心,了解基層情況,幫助群眾解難題、辦實事,拉近了駐村干部與基層群眾的距離,加深了干群魚水情。
真情幫扶得民心
高武村離翠里鄉所在地12公里,是典型的傳統農業村寨,一直以來,該村社會經濟發展滯后,是翠里鄉最貧困的村寨之一。
“貧困總是有原因的,要改變現狀,就必須了解這個原因是什么。”為了掌握村情民情,摸清發展現狀,王志剛把了解村民所思所想所盼作為駐村工作的首要任務,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進行。“請進來”是指將村干和部分村民代表請到村委會,召開村兩委班組擴大會議,詳細聽取以黨員干部和群眾的意見和建議,通過零距離的交心,了解當地的民情風俗,經濟發展狀況。 “走出去”是指走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與群眾促膝談心,在與群眾的交談中了解村民所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聽取群眾對本村經濟發展意見和建議,有選擇性地走訪本村各種不同層次的群眾代表,通過走訪了解群眾真正在想什么,盼什么,需要駐村干部解決哪些問題,真正地了解最低層群眾的現狀和實情,通過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整理出高武村目前還存在的問題和制約高武村經濟發展的癥結,找準了駐村工作著力點和突破口,在此基礎上制定出2014年駐村幫扶工作計劃。
調解糾紛促和諧
“跟王志剛同志共事以來,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有比較強的調解現場控制力。”村支書梁作勇由衷的感慨。高武村與廣西標沙村的山林糾紛,因涉及兩省,糾紛至今尚未解決,上級要求,在未能全面解決前,必須保持山場現狀,任何一方不得擅自進山。但在今年5月中旬,廣西標沙群眾不顧上面的規定,擅自進入糾紛山場砍柴、砍樹,從而再度激化兩村矛盾,現場幾乎失控。
在接到通知后,王志剛立即向縣法院領導匯報,并及時與翠里鄉黨委政府聯系,然后與分管領導、派出所、林業站等領導一道趕往事發現場做好現場穩控,疏散群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民放棄了與廣西沙標對恃的意見,愿意由縣、鄉組織出面解決,通過現場工作,雙方均愿意通過正常渠道解決問題,并同意在糾紛未算是清楚前不再挑起矛盾。
法官的職業本能,常常讓王志剛以感情和法理把不穩定的因素化解在基層,清除在萌芽狀態。歸吉村民賈志雄因開挖地基不注意把村民潘仁生的杉樹損壞,雙方因賠償問題一直爭論不休,雙方情緒都比較激動,王志剛得知后,連夜趕到事發現場進行處置,最終使雙方情緒平靜下來,達成賠償協議,握手言和。
“經王志剛同志調解的糾紛,我們沒有不心服的。”賈志雄說。
引進項目促發展
駐村以來,王志剛同志與高武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每月駐村不少于 20天,白天與村民一道深入田間地頭同勞動,拉家常,晚上走村入戶,拉進與群眾的距離,把自己融入百姓當中,為群眾發展經濟出謀劃策。針對高武村“原動力弱、產業化低”的現狀,他與村組干、黨員群眾共同商議成立反季節蔬菜專業合作社,發動群眾發展反季節蔬菜種植。目前這項目工作已得到從江縣農業局和扶貧辦的支持,正在實施。同時,積極落實法院干警“一幫一、一幫二、一幫三”的牽手幫扶措施。到目前為止,共支助貧困黨員、困難群眾、特困學生的各種費用(含物資)已達10000余元。在得知高武村黨員活動室因年久失修,嚴重漏雨,影響正常辦公,他及時向法院領導反映,得到領導的支持,先期已投入現金30000 元,水泥15噸,已完成了進入村委樓的步道硬化,整樓的窗戶已全部換成鋁合金,其它項目的實施也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為了改變村兩委干部的工作作風和提高村干的服務能力,他牽頭組織村干、黨員群眾共計12人分赴從江縣落香鎮四聯村和黎平縣高屯鎮八舟村交流學習,學習他們在產業發展和村級組織建設的先進經驗和作法。把別人村級建設和村容村貌管理方面的經驗轉化成高武村的行動,讓高武的村容村貌跟上當前形勢發展的需要。
“只要多付出一點點,就會離成功近一點。我相信通過我們大家的努力,高武村一定會好起來的。”說到高武村的未來,王志剛信心滿滿。(劉德美)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