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為更好地踐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雷山縣各單位部門在開展反對“四風”、轉變作風、深入基層接地氣等活動中,主動向群眾征求有關“四風”意見建議的同時,更多地關注和幫助基層解決出行、住房、用電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
著力解決出行難問題。針對群眾出行難和對農村公路建設的渴求、期盼,雷山縣將改善農村道路建設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一項實踐載體,加大對村組道路硬化、改造建設力度,著力解決群眾出行難。2014年來,新完成硬化進村公路361.2公里;投入2469萬元,實施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項目57個。目前,正在動工建設通村瀝青(水泥)路203.3公里,極大地改善了該縣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
著力解決住房難問題。該縣把解決群眾住房難作為解民憂、辦實事的重中之重,著力改善群眾住房陳舊、住房難問題。投入4476萬元,完成生態移民房建設586套,搬遷586戶2200余人;著力開展危房改造工程,有4400多戶“危改戶”住進了寬敞、明亮、舒適的新居,使15000多名住房困難群眾享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
著力解決用電難問題。為徹底解決線路老化、低電壓以及因線路老化引發火災隱患等問題,該縣將供電線路老化進行全面改造工程項目納入農網升級改造工程項目庫,籌措247.9萬元資金,完成第一批8鄉鎮的9個村寨共1747棟木質結構房屋“電改”,極大地降低了農村木房因用電線路零亂、老化等引起的消防隱患。
著力解決辦事難問題。縣供電局推出“一公里半小時繳費圈”便民措施,在全縣設立了67個服務站,解決22150余農戶交費難問題;縣信用社完成在全縣154個村安裝POS取款機,村民通過刷卡可直接在村里面取款,解決了群眾貸款和取款難問題;縣自來水公司、郵政局等服務單位均推行‘錯時工作制’,交費、取款和一些急難問題在8小時之外也能得到及時解決……這些,歷史性地方便了群眾辦事,深受群眾喜聞樂見。
著力解決生活難問題。活動開展以來,部門紛紛下基層解民憂:縣民政局發放救助棉被4166床,采購救助大米504201.68公斤,惠及受災群眾和困難群眾26925人。發放孤兒生活保障金49.96萬元惠及孤兒對象152人;縣文體廣電局給房屋被泥石流沖垮的永樂鎮天馬山村村民潘年江2000元的幫扶經費,樹立他戰勝困難的信心;縣紀委監察局組織職工深入朗德鎮下朗德村參與幫助吳秀明等“五保戶”翻瓦蓋房,以實際行動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縣旅游局積極牽線搭橋,獲得浙江省駐黔東南州幫扶辦事處贈送的折合人民幣3萬元余元的500件新衣褲并第一時間發放給報德村的貧困村民……這些事例舉不勝舉。(李格林)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