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丹寨縣揚武鎮羊排居委會從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難點問題入手,堅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辦事為民,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用實際行動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讓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學教活動帶來的變化。
轉變工作作風,強化為民服務意識。針對群眾提出的村干部經常忙于各自事務,群眾辦事找不到人問題,該村及時召開會議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并抓以落實。一是結合“三會一課”、“三教”、“道德講堂”等活動的開展,加強對黨員的思想道德教育,強化黨員服務群眾的宗旨意識。二是制定隨訪定責制,要求村“四大員”每月至少走訪50戶農戶,其他九大組織及小組長每月至少走訪30戶農戶,充分聽取群眾意見,誠心誠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三是改變工作方式方法,從“群眾找我辦事”到“我主動為群眾辦事”,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確保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四是做好民情臺賬登記,把群眾遇到的困難、需要解決的事、已經解決的事登記好,作為開展工作的備忘錄和成績單,推動全村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關心群眾生產生活,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的強烈問題。對群眾提出朱砂菜市場至干河片區的農田被污水污染問題,積極組織黨員義務清理、維修排污溝,使30多戶70余畝的良田的污染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對村民提出的沒有變壓器,村民無法抽水打田難題,及時召開村組會議商議,主動向鎮聯系村領導反映,得到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及時安裝變壓器,解決了60余戶160余畝稻田的用水問題。同時,加大對“計生兩戶”、殘疾戶和貧困戶的扶持力度,把縣供銷社資助的4噸化肥及時運到他們家中,解決了30多戶特殊農戶的春耕催肥問題。
發展特色產業,壯大集體經濟。發展思路不清晰,群眾就業難一直是影響羊排居委會發展的瓶頸問題,為改變這一現狀,該村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種植大戶到村發展蔬菜,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解決本村80余人的就業問題。同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積極推動本村民族手工業發展,充分利用本村的“馬氏姐妹錦繡專業合作社”帶動婦女群眾發展民族手工刺繡,解決30余名勞動婦女的就業問題。針對本村集體經濟空殼村問題,把3000余畝的集體林地及山塘水庫發包出去,每年創收12500元。
打造陽光村務,構建和諧新農村。羊排居委會深化村務公開,實行事務、財務、黨務公開制,著力打造“陽光村務”,主動將村財務收支情況、村招待費用情況及合作醫療、農村低保、危房改造、基礎設施建設等等這些與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工作向群眾公示。 2014年以來,該村共主動向群眾公示各類村務26件,形成村務公開17期。通過公示,使村里的大事小事都能有效置于村民的監督之下,使村級權力運行得到有效約束,極大地促進了村干部的廉潔自律,極大地推動了農村各項事業穩定發展。如今,村務“公開”了,群眾“不猜”了,一堵橫亙在干群間的“隔心墻”逐漸消融,黨群干群同心協力,貼得更近了。
保護歷史民族文化遺產,共建美麗村寨。羊排居委會馬家大院始建于清光緒年間,即有了古代大合院的風格,又有北京四合院與貴州苗族吊腳樓相兼的特點,為保護這一歷史文化建筑,羊排居委會在積極向上級申報民族村寨的同時,發動本村寨老以講故事、說歷史的形式給全體村民“補課”,組織青年自愿者成立宣講隊,加強對保護本村馬家大院的意義及責任的宣傳,提高全體村民對馬家大院的保護意識。同時,加大對本村環境衛生和消防安全生產的整治力度,實行村四大員劃片包干責任制,一人負責一個自然寨,每周集中檢查一次,對消防設施、消防器械定期檢查維修,共同為構建美麗和諧新羊排而努力。
如今的羊排,村寨整潔,群眾稱心,村干辦事群眾放心,對未來的發展,大家都表示出極大信心。(薛華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