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7月18日,41年一遇的超強臺風“威馬遜”在海南文昌登陸,對瓊、粵、桂等地區造成嚴重的破壞,摧毀了無數房屋、農田、植被,海口、文昌等地區長時間斷水斷電。
災情發生后,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投入到支援海南搶險救災的大行動中。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南方電網公司迅速反應,調兵遣將,緊急支援海南的電網搶險。凱里供電局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臨危受命,千里馳援重災區——文昌市,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的隊員們,表現出了 “南網一家人、兄弟一家親”的大局意識,扛著萬家燈火,扛著南網情深,舍小家,顧大家,奔赴海南災區,用實際行動,在搶修復電攻堅戰中傳遞著“苗侗海水情”和社會責任,譜寫了一曲曲凱里電網人精彩的人生篇章。
精兵強將,赴災區
“以恢復人民用電為目標,不惜代價、不計成本、不講條件,全網動員,確保安全、及時地向廣大人民群眾提供生產生活用電。”這是海南臺風“威馬遜”發生后,南方電網公司在全網發出的動員部署。
大災當前,責任當先。7月22日,在貴州電網公司的統一部署和調配下,凱里供電局高度重視,迅速組織領導班子召開了緊急會議,決定對重災之下的海南電網伸出強有力的援助之手。并在當天下午15點由78人、11臺搶修車隊伍組成的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迅速集結到位。凱里供電局成立了援瓊搶險救災應急小組,總工程師龍家煥為前線總指揮,點將三穗、鎮遠、從江等供電局為主要參戰單位。
7月23日,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保電組派發發電機陸續抵達海南,深入到重災區文昌市昌灑鎮進行保電工作,確保了海南電網7月24日村村通電目標任務。
感同如身受,知恩當圖報。赴海南搶險救災的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員是懷揣著責任和感恩之情而來的。歷史不會忘記,在2008年初黔東州遭遇特大雪凝災害時,得到了包括海南在內的全國各地兄弟單位的無私援助,取得了電網抗冰搶險恢復重建工作的全面勝利。
南網一盤棋,苗侗海水人民心連心。此次出征,凱里供電局帶齊包括吊車、發電車等大型專用設備在內的設備儀器、檢修工具及辦公用品,盡可能不給災區人民增加更多麻煩。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能別會想辦法”的搶修復電隊伍。面對嚴峻的搶險任務,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搶修人員非但沒有退縮,而是共同與災區人民打好這場硬仗充滿了信心。
初戰告捷,顯力量
海南“威馬遜”搶險復電集結號一吹響,凱里供電局選派的精英率先前往一線支援,經過20個小時1300公里的行程到達重災區海南省文昌市。
7月23日中午12時,文昌市地面溫度38攝氏度,“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到達后克服水土不服、氣候不適情況立即開展了對海口市美蘭區大致坡鎮10千伏糖廠支線31號至58號桿的10臺變壓器進行勘察。
10千伏糠廠線是苗鄉侗寨電力服隊首站搶修點,當天下午15點30分,吃完中午飯,接到分配任務的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75名隊員兵分三路集結在大致坡鎮10千伏糠廠線受災現場。現場有秩序、按規程開展搶修,有的在掛接地、有的在登電桿、有的在調整拉線,忙而不亂。
隨著時間的推移,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受災排查任務迅速展開,對17基傾斜,1處斷線,23處導線脫落,橫檔,15處瓷柱傾斜隱患等受災電力設備進行排查。隨后組織人員向當地供電部門辦理工作手續開展搶修恢復工作。搶修隊伍充分發揚“不怕吃苦、連續作戰和一方用難、八方支援,南網一家親”的凱里電網精神,按照“把支部建在抗災搶險第一線”的要求,在抗災搶險駐地建立起了第一支臨時黨支部和黨小組、黨員先鋒隊,亮出黨員先鋒隊的旗幟。
“大家準備好,我喊一二,你們就開展拉。”隨著“一二”的喊聲發出,五六個隊員一起使勁拉緊繩子向同一個方向使勁,這是在對傾斜的5號電桿進行校正時,現場的聲音和情景。
在搶修現場,隊員克服水土和氣溫的不適,有幾名搶險隊員出現拉肚子和感冒,得知情況后,后勤保障組迅速把自備藥品送到了搶修現場,把藥品發放給了受傷員工。但由于此次要完成搶修任務,他們也來不及吃藥,繼續與其他隊員開展搶,就是這樣有他們堅忍不倔的精神,“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以旗幟引領和激發隊伍。
“同志們再加一把勁,爭取在天黑前做完這條線路。”前線總指揮龍家煥說。
晚上20點25分,天色已經晚去,但現場的工作仍在繼續,兩盞探照燈照射在電桿上,幾名員工正在抓緊搶修收尾工作,20分鐘后,20點45分,經過五5個小時的努力,10千伏糖廠支線全面搶修恢復通電,任務首戰告捷。
大顯身手,擺戰場
7月24日凌晨六點,正值天剛剛亮,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的隊員工早早起來,衣帽穿戴整齊,就如部隊帶兵打仗般,集中進行早餐后,迅速趕赴新的任務搶修點展開工作。
新的工作任務主要對文昌市公坡鎮定坡村10千伏公坡線進行巡視、搶修恢復供電工作。到達到現場,同樣兵分三路前進,對負責的分支線路進行了巡視收資、排障處理。隊員鄧稼祥、李亮、王順濤、唐元遠、蔣先國一行五個人行戴整齊,精神抖擻上路了。
“我們五個人負責從1號桿開展巡起,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作好相關記錄。”這是上午7點10分,清晨的文昌市公坡鎮定坡村山間傳來的交流聲。
巡線隊伍開始了蛟東支線的巡視收資,一路上,大家都不熟悉路,也不知道這里的地理情況。過草地、趟溪水、遇水蛇、被狗追、缺水喝、碰好人成這條線路收資難忘的經歷,大家在艱難險阻中走了5個多小時,完成了這條線路的全面受損情況。
當天晚上8點45分,全面完成了公坡主線定堆支線和蛟東支線共164基線路巡視工作,恢復了三條支線6根斷桿,倒桿4根,校桿21基,橫擔恢復21處,通過樹障清理12基,掉線脫落13根,梳理變臺3臺。
7月26日夜20時分,海南文昌市昌灑寶坡村林家成家的燈亮起來,這讓他28歲的妻子高興得手舞足蹈,摟著林家成在客廳里轉了兩圈。燈光下夫妻的親昵和她的長裙飛揚,弄得在他家檢查照明的凱里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3名員工都不好意思起來。
“不好意思,9天沒有電了,老婆和孩子們都渴望通電,燈亮后,老婆高興得忘了形,跳起舞來啦。謝謝你們,讓我們村恢復電,”林家成臉帶笑容的說。
7月29日,從貴州電網公司援瓊指揮部傳來好消息,凱里供電局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負責的文昌供電局10千伏糖廠線,公坡線蛟東支線、定海堆支線17個臺變20余個村實現戶戶復電,正轉向新戰場開展新的搶修復工作。
為讓災區群眾能夠早日用上電,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所有隊員堅持“不勝不休、自我加壓”的抗災保電精神,在水土、氣候不適應的艱難過程中,隊員們從未退縮和歇氣,通常是利用中午吃飯時間或輪流休息的方式進行適當休息,由于地理和當時災情因素,在施工中,搶修復電工作遇到重重困難,隊員們克服一切困難,想辦法、拿措施,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險阻。同時還主動承擔了將搶修復電延伸到客戶下戶線的額外工作。
根據海南電網“戶戶復電”工作,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在貴州電網公司統一安排部署下,向新的戰場10千伏東路線30個臺變發起最后總戰斗,全面實現戶戶通電戰役。截止記者發稿時,10千伏東路線已實現部分通電,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人員不減、勢氣不減,正竭盡全力,緊張有序地推進各項修復工作。
“這次水泵響起有些特殊,因為是你們貴州凱里人給弄響的。”文昌市昌灑鎮昌福村村民王祿其說。
27日、28日、29日、30日、31日……,一條條線路被修復通電、一盞盞電燈亮了起來、一個個戰場被取得勝利、一個個感人場景感染作者、一個個故事講述著今天,天天都是新戰場、天天都有新故事,濕熱的文昌涼爽了起來,如貴州大山般堅強的臂膀,讓電網漸漸挺起了脊梁。
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全體隊員是最辛苦的人,他們忍受著暴曬和蚊蟲叮咬,挖坑洞、抬電桿、立電桿……在一個個搶修現場,渴了,搶修人員就從自己的荷包里掏出隨身來的礦泉水喝上幾口;由于溫度較高,不少人身上纏著備用的導線,汗水把工作服粘在身上,濕了又干,干了又濕,滿臉污穢也顧不上就用掛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一擦;累了,便就地趟在地上休息片刻。吃飯時,搶修人員也顧身上的泥和汗,一張張臉像熏黑的臘肉般展現眼前,狼吞虎咽地吃著盒飯,那情景讓人一陣心酸。他們起早貪黑、沒有休息,他們的身影在災區搶修現場來回穿梭,沒有一句怨言。
精細管理,有妙招
“疲倦了,兄弟們可以適應休息下,不能在施工現場疲勞操作,那是很危險的,必須確保施工現場安全。”這是7月30日下午凱里供電局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在文昌市東路鎮永豐村開展搶修復電時現場安全巡邏負責人張勇給隊員們交待安全時的情景。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決定成敗。在這次馳援海南搶修復電工作中,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對施工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想了很多的辦法,做了大量的工作。嚴格按照“防觸電、防墜落、防無理打擊”三防工作,切實把安全擺了工作的首要位置。
“出了安全事故,一切努力都白費,更丟了這支隊伍的臉。”在每天晚上的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援瓊臨時指揮部工作會上這是總指揮龍家煥每次開會前首先交待的事。對如何做好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確保施工安全“零”事故,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在馳援搶修復電工作中以“三防”為指引,嚴格按照相關規程執行操作。
一方面,在施工前組織人員對需要搶修復電的臺區用戶進行挨家挨戶排查,對正在發電的自備發電機進行關停,對有發電機沒有開啟的進行宣傳解釋到位,確保在施工前無反送電事件。各施工現場有專人監護,專人進行安全巡邏監督,對需要施工的現場必須進行臨時封閉,對登桿操作的人員必須做到無疲勞、打好兩種安全戴,掛好施工兩端拉地;另一方面,由于海南天氣溫度較高,搶修隊伍不適應,要求全體搶修隊員要注意防熱避暑,通過吃飯時間或輪流休息的方式進行防暑安全。對連續作戰、身體疲倦等因素,防止隊員思想麻痹大意、違規操作等現象,施工現場加強了安全提醒;同時積極加強溝與當地村民的溝通交流,爭取得到當地村民和干部的支持,確保在搶修復電中不發生與村民矛盾糾紛安全事件。
施工在一天,安全繃緊弦。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在克服水土、氣候等不適應的情況下,嚴格堅守安全紅線和底線,全力做好現場安全監督,確保在瓊馳援期間安全文明施工,為隊員多盡一份安全心,為施工多加一把安全鎖。
在海南搶修復電現場了,很多立桿點離道路較遠,完全靠人力將電桿抬到指定位置。由于這里的土質和泥水塘問題,打的坑洞也會很快被松軟的泥土所填埋,搶修人員根據實際想辦法,拿主意,他們發明了利用木樁護桿,現實的問題得了實質解決。
在文昌市,有時候,找不到石頭填筑。然而,由于受損線路較多又無法提供水泥沙石護桿,導致新埋植的基桿不穩固,成了凱里供電局援瓊搶修隊頭疼的"新"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幾名老隊員想到了多年前的"木樁護桿"老方法,即將木樁平行釘進基桿底部以固基桿。這個"老招數"在當前電網建設條件相對充裕的今天,已經在各供電局絕跡,很多剛進供電局的新員工甚至不聽聞"木樁護桿"為何物。
在文昌市,線路附近因臺風而倒的成片樹林,使得"木樁護桿"法的實施水到渠成。
經過驗證,該方法埋植的基桿比該地區未伴水泥沙石的基桿更為穩固,牢固程度甚至可以與原水泥沙石護桿的基桿媲美。該方法在凱里供電局援瓊搶修隊三穗分隊實施后,各分隊紛紛仿效實施,解決了搶修隊進入文昌搶修復電工作遇到的第一個新問題,為今后線路的穩定供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從來沒有想到木樁也能固定基桿,這是我生平第一次見到。”三穗供電局90后員工羅非如是說。
后勤保障,聚士氣
為了更好發揮搶修力量的作用,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按照分批調派骨干力量上陣,保持持久強攻的勢頭。
情系災區,同心抗臺。在這個戰斗的齊心協力的集體中,其實還有更多的后方力量也在為災區人民早日恢復供電默默“加油”鼓勁。
俗語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后期保障搞得好不好是搶險戰役取得成敗的關鍵所在。自從成立赴海南搶險保電應急隊伍以來,按照統一部署,整個后勤保障工作相繼組成,做到分工明確、保障到位的原則,保證了赴海南的凱里供電局搶修員工的衣、食、住、行。
清晨的早餐,六點正式開始,搶修員工涌到餐廳排隊吃早餐,“來來來,多加個面包,吃飽了才有力氣干活,不夠的再來加。”前方后勤保障組組長楊開亮大聲招呼并主動為搶修員工添加早餐。前來吃早餐的大伙兒。“不要忘記帶好水和相關的藥品。”楊開亮再次叮囑著臨出發的搶修員工。
7月23日,凱里供電局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達到海南省文昌市大致坡鎮,由于鄉鎮住宿條件有限,所有的賓館都全客,到達后的凱里供電局后勤保障組就立刻在全鎮進行尋找,表示:無論如何都把大家的住宿安頓好。楊開亮帶著兩名組員在鎮上邊邊角角都找遍了,最后在該鎮的邊上找到了一住處,大家的住處也無憂了。
幾天下來,由于我們的搶修員工對這里氣候和飲食不適應,為了保證好搶修員工能吃好每一次餐飯,確保搶修員工在前方保證戰斗力,后期保障組想辦法、出主意,特意買來家鄉油辣椒、榨菜等地方食品發放給搶修員工。每餐的菜飯能不能適應搶修員工的品味,作為后勤保障組長的楊開亮每餐都要與餐廳人員花很多時間、費很多精力,最終盡可能地做好后勤保障,讓前方搶修員工多一分戰斗力。
鑒于搶修員工都來自家鄉貴州,對本地的氣候和生活習慣都不適應等原因,后組保障組,從凱里出發就提前準備好了方便面、礦泉水、常用藥品等。達到海南后的搶修人員對炎熱的氣候嚴重不適應,且保障好員工的精神和思想動態,每天在做好一日三餐的同時,還積極購買西瓜、芒果、飲料等解渴的水果。為了避免搶修員工在高溫下工作出現中暑現場,后組保障組還專程幾十公里到海口市購買清涼油、藿香正氣水、草帽、毛巾等避暑藥品和物資。各種后勤物資他們都分別派送到具體的搶修點。
由于本次任務命令來得急、時間短,大部分搶修員工根據沒有來得及回家收拾換洗衣服,都只穿了一套正在工作時的工裝輕裝上陣。面對這樣的問題,后勤保障組請示領隊領導后,到達的第三天就為每一位前來搶險的員工購買了一套統一的迷彩服,并買來洗衣液,給予搶修的員工有了換洗的衣服。
針對災區通訊受損,電話無法正常聯系的問題,后期保障想策略,專程到海口市購了對講機,方便了搶修隊伍之間的聯系溝通。
“一定不能讓大伙餓著、渴著。”楊開亮說。每天的中午12點,楊開亮都會組織人員到指定的取飯點進行排隊取飯,取好飯后迅速送到各搶修點,讓搶修員工吃上熱飯及時投入到搶修復電工作中。每天晚上還要對每一天的后勤保障工作進行總結,對各種費用支出做好統計梳理。
每天起得最早,晚上睡得晚。 “我們不累,真正累的是出去干活搶修的兄弟,比起兄弟們在強烈的日光照射下,我們做的又算什么。”每次與搶修員工們交流時楊開亮都是這樣說。
決戰文昌,亮心燈
8月2日中午12時,在文昌市東路鎮堆土村隨著最后一基電桿的校正完成,馳援海南的凱里供電局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圓滿完成搶修復電任務,為海南電網戶戶通電做出了不懈努力。
7月31日上午6點28分,正準備出工進行新一天的搶修復電工作的貴州電網凱里供電局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現場領隊鄧稼祥的電話響了,電話的名字顯示“符村長”。
鄧稼祥拿起電話便接了:“喂,您好,符村長,有什么事需要幫助嗎?”
“沒有什么事,我電話來就特意表示感謝的,昨天你們搶修隊的兄弟幫我們村的抽水線路修好了,留他們吃飯他們怎么也不吃,真的很感謝了!”
7月30下午16點,正在文昌市東路鎮進行搶修復電的凱里供電局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現場領導鄧稼祥突出接到該村村長符績潮的電話。
電話哪頭說:我們村里因抽水房線路有問題,打電話給供電所,他們因忙,所以沒有來得及處理,導致現在全村村民用電帶來不便、吃水很困難,想請你們搶修服務隊來幫我們修理一下?
“符村長,我們現在正在東路鎮進行搶修,收工后我們過來給你們處理。”鄧稼祥當即答應了符長。
晚上19點25分,搶修隊伍完成了當天的搶修任務后,正準備向住處趕時,鄧稼祥說:昌海村那邊村長剛來電話想叫我們去給他們的抽水線路檢查一下,沒有電,所以要去三個兄弟去幫他們看看。
隊員蔣先國、左啟輝、趙方洪三人沒有回住處直接向昌海村趕,他們從東路到昌海經過了1個多小時的車程,不顧疲勞、連夜達到昌海村后,村長符績潮和幾個村民早早在村頭等著搶修隊員們來搶修處理。
搶修隊員現場了解了抽水房線路的情況后,對線路進行逐一排查。通過了解和排查,抽水房的線路很零亂,出現有短路現象。隨即三名搶修隊員在確保線路安全后,現場展開故障處理,由于是晚上,村民們一人拿一支手電筒為搶修隊員們照亮,他們經過與村民們的努力,于晚上22點10分,故障點得到了安全處理,村民們的電燈再次光明,抽水房的水泵和空壓機又響起了昌海。
看到村民高興的樣子,三名搶修隊員也很高興,正收拾工器具向住處趕,這時村長符績潮拉住蔣先國的手說:到家里吃了飯再走,你們這么晚來從哪么遠的路趕過來幫我們修電,這餐無論如何,你們得吃了再走。
蔣先國說:我們其他的搶修兄弟還在等我們吃飯,謝謝你們的好意,我們得趕回去。可村長怎么也不放手,應是拽蔣先國的說不放。三名搶修隊員在場講了好多道理,村長才勉強放他們走……
接近23點三人回到住處,搶修隊伍還在等著三位到來才開飯,桌上的菜雖然已經冰涼,但在搶修隊員看來,他還是熱的,因為受災群眾的燈已經亮起,再苦再累也得值得的。
“你們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隊員最熱心,最吃苦耐勞,是海南人民最親切的人,是滄海人的老鄉,永遠記住你們,回去后一定要發短信報平安。”這是文昌市公坡鎮滄海村村長符績潮被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的行動所感動,專門打來感謝電話、發來感謝短信。
經過凱里供電局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連續12天的奮戰,全體隊員克服了水土不服、高溫難耐種種困難,發揚了“眾志成城、頑強拼搏、不勝不休”的抗災精神,展開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搶修復電保衛戰。
數據顯示,馳援海南搶修復電中,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派出140余人,30余臺車搶修車,30余臺發電機馳援海南災區,共對40余個村29個臺變2000余用戶進行搶修復電,對開展立桿112基,校桿545基,接線更換33根,導線架設48694米,橫擔安裝194個,金具安裝284米。
馳援海南期間,凱里供電局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的隊員們,扛著萬家燈火,載著南網情深,舍小家,顧大家,堅守在搶修復電第一線,表現了出“兄弟一家親,南網一家”人的大局意識,用實際行動,譜寫了苗鄉侗寨電力服務隊精彩的人生篇章。(陳舉)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