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為更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在調解工作中,劍河創新“六個調解法”,強化社會矛盾糾紛調解工作,鑄就和諧社會。
“梯次調解”法。人民調解按照網格管理員→調解員→調解主任→村主任的梯次層面,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同樣從下到上設置梯次調解“四道”防線,充分利用每一道防線優勢化解社會矛盾,全縣矛盾糾紛調成率提高了12個百分點。
“民俗調解”法。充分運用民風民俗感召力,采用當地群眾喜聞樂見也易于接受的方式化解矛盾糾紛。在村寨組建法制文藝宣傳隊并引入矛盾化解,在鄉鎮建立“民歌調解室”,聘請民歌調解員,在調解個案時播放民歌歌蝶或現場演唱,以歌攻心,促使雙方當事人冰釋前嫌。探索建立“牯藏調解”、“家族調解”、“合約調解”化解社會矛盾。2012年以來,通過民歌調解化解矛盾糾紛86件,牯藏頭(族長)和家族調解各類案件55件,調解成功率為100%。
“五老調解”法。充分發揮“五老”人熟地熟事熟的資源優勢,聘請859名“老黨員、老教師、老干部、老軍人、老模范”為特邀調解員供當事人選擇調解,兩年來,五老調解矛盾糾紛1567件,調解成功率達98%。
“專家調解”法。根據行業和糾紛的不同特點,組建移民安置、山林水土、醫療事故等專家組,對有關行業性、專業性重大疑難問題和歷年遺留的信訪積案逐個進行“問診”、“清理”。近年來,專家組化解重大矛盾糾紛和信訪突出問題186件。
“流動調解”法。積極組建“農家法庭”、“田園法庭”、“流動警務室”、“流動調解室”,“法律援助調解”,應群眾訴求在第一時間趕赴糾紛地調處矛盾,讓司法、執法工作深入一線流動作業化解社會紛爭,1568件矛盾糾紛得到有效化解,全縣三大調解流動化解率達87%。
“聯動調解”法。建立邊際糾紛聯合調解機制,在有關行政機關設立巡回法庭,在各鄉鎮設立“訴調對接中心”,在有關行政機關組建人民調解室,各個派出所設立警民聯調室,行政機關之間設立聯動調解室,建立三大調解聯動運行規則實現“三調對接”,變“各自為戰”為“組合聯動”,實現功能互補,形成化解矛盾糾紛的強大合力。兩年來,三調聯動化解糾紛526件。
通過“三化治理·溫馨調解”,刑事、治安發案總數連續三年以五個百分點逐年下降,矛盾糾紛逐年遞減,移民問題積沉的23450件矛盾糾紛很快得以解決。2012年以來,全縣共化解矛盾糾紛2933件,調成率為96%,2013年率先實現了到省零群訪、到京零非訪、涉法涉訴信訪零發生、零群體事件、零重大事故的“五零”目標,有力地促進了該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全縣年生產總值增速連續三年高于全州全省平均水平,財政總收入連續兩年實現“年增億元”目標。(姜丹峰 張美吉)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