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冰洞,是一片成長的沃土。”駐村至今已近三個月,省商務廳駐村干部鐘發輝學會了講冰洞話、喝冰洞酒,為村里的發展東奔西走,尋求支持,在鄉親們的眼里,他儼然成為冰洞村村民的一員。
聽民聲,用腳印丈量民意
3月1日,是到冰洞村報到的日子,鐘發輝還沒有摸清情況,就遇到村支書劉必東倒了一肚子苦水:村里無錢辦事、群眾收入低、田土少、居住環境惡劣等等,村支書真心希望他是帶來包治百病的“百寶箱”。鐘發輝沒有氣餒,反而堅定的說:“我既然到了冰洞駐村,以后就是一家人,我們共同努力,爭取改變現狀,帶領大家早日致富。”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鐘發輝利用白天和晚上,采取拉家常的方式先后重點走訪了邰海祥等60多戶困難家庭,看望了劉必文等30余名老黨員、老村干、致富能手、困難學生, 走遍了冰洞村的各個角落,全村643戶2700余人哪家是低保戶、哪家是困難戶、誰又是致富能手,家里有幾口人,有多少承包地,都有哪些收入來源,生活上還有沒有困難……每到一戶,鐘發輝在民情日記上都記得十分仔細。
“小鐘這個人真心不錯,為人謙和,做事踏實,兩個月來我家4次了,每次都和我聊冰洞村的發展計劃,有干勁!” 馬號鄉原人大主席劉正能如此說。
“腳上粘的泥土數量,就是百姓在我們心中的份量”,駐村以來,察民情、知民意、解民憂,成為鐘發輝駐村工作中踐行群眾路線的生動實踐,他把腳印“印”在每個農戶家里,把黨的政策、政府的關懷真正送進每戶農民心坎。
獻愛心,用真心換來真情
“我兒子在腫瘤醫院治病欠下了一身債,想死的心都有了,多虧有駐村干部小鐘,是他讓我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劉必燈感動地說。在走訪過程中得知劉必燈兒子患有白血病,而且家里又十分困難,鐘發輝立即從口袋掏出僅有的300元給他,并說:“這點心意先拿著,看病的事我們共同慢慢想辦法解決。”事后鐘發輝先后找到鄉衛生院院長、縣鄉分管民政領導,幫助提交了救助申請,并向社會呼吁大家獻一份愛心。
“媽,洋芋我背不動了,我想回學校讀書”,“小鳳啊,你也知道家里的情況,就是把小學讀完,咱也上不起初中、高中的,媽也沒辦法啊……”鐘發輝剛趴下水井喝水,聽到劉玉鳳母女在爭執。
一定要讓輟學的孩子回到校園!鐘發輝下定了決心。一個星期以后,鐘發輝協調到銅仁和泰茶業公司到冰洞村捐資助學,按一個人一月100元的標準資助劉玉鳳等5名家庭困難學生生活費,直到大學畢業。
百姓疾苦常牽掛,群眾冷暖記心頭。駐村以來,鐘發輝主動深入農戶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主動與困難群眾結對子,認親戚,手把手幫扶,為村民辦實事、解難事,獻愛心,用一顆真心換來干群“魚水情深”。
轉作風,用實干凝聚信心
“小鐘,你們休息一下吧,還要你們親自下地來幫忙,真是不好意思”,村民潘秀七激動地對正在大棚里察看病情的專業技術員和鐘發輝說。“沒事,這不要緊,能夠幫助到你,我們也很高興”。潘秀七一家發展凍菌產業多年,但總是產量不高,加上缺乏資金,生產規模不大,丈夫和兒子也常年在外打工。鐘發輝從貴陽請來“專家”為她把脈,還幫助她家貸款,擴大了規模。五月的氣候,溫度、濕度都適宜凍菌生長。這不又一批凍菌成熟了,如不及時采摘出售將會損失慘重,真是沒產量愁人,有了產量銷不出去更急人。正當潘秀七一籌莫展之時,駐村干部鐘發輝帶著工作組來到了家中,二話沒說,硬是拿著竹籃下地幫忙采摘凍菌去了,并幫助她聯系高鐵項目部,定點銷售凍菌,解決產量大的銷售問題。
“今年我多搞了幾畝稻田養魚,這些天魚苗都已經放下去了,真的要感謝小鐘,幫我協調了貸款,還承諾聯系省農村經濟信息中心幫助找銷路。”養殖戶劉正明談到駐村干部鐘發輝就直夸。
“不怕苦、不怕累,與村民同心共苦,竭力幫扶解難題”是村民對駐村干部鐘發輝的肯定與認可。駐村以來,鐘發輝務實肯干的工作作風,贏得了村民的信任,為冰洞村協調落實了6萬元幫扶資金,辦實事好事28件,為村民解決矛盾糾紛6件。
一片片心意,一件件實事,鐘發輝用自己的行動踐行群眾路線,在冰洞村揮灑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為村民們送去了溫暖,播撒了同步小康的希望。(石國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