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弘揚志愿精神 加速跨越發展
習總書記給“本禹志愿者服務隊”回信在大方縣及百里杜鵑引起強烈反響
在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實施20周年暨第28個國際志愿者日,12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華中農業大學“本禹志愿服務隊”,消息傳來后,在徐本禹支教成名的地方、“本禹精神”的發源地——畢節市百里杜鵑管理區及大方縣引起強烈反響。
12月11日,徐本禹支教貴州感動中國的地方——畢節市百里杜鵑管理區大水鄉大石小學,正在上課的百里杜鵑“本禹志愿者服務隊”隊長李俊睿說:“看到習總書記的回信后心里非常激動,習總書記的回信,是對志愿服務工作的高度肯定,作為一名志愿者,在備受鼓舞的同時更感到重任在肩,今后將牢記習總書記的諄諄教誨,把奉獻、有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扎實貫穿到支教工作中,用一年的時間做一生難忘的事情。”
晚上10點,百里杜鵑管委會第一會議室依然燈火輝煌。習總書記給“本禹志愿者服務隊”回信精神學習座談會還在熱烈進行。畢節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百里杜鵑黨工委書記黃家耀和管委會主任熊燦平介紹,徐本禹作為200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成名于百里杜鵑大水鄉。“本禹精神”作為一種志愿精神,感動著全國更多的支教志愿者,也吸引了更多的優秀人才來參與到志愿者的行列中來。徐本禹支教結束回校后,華中農大與百里杜鵑簽訂了校地合作協議,從教育和農業科研等方面開展合作。截至目前,華中農大派出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共計9批54人前往百里杜鵑支教,數百名學生接力開展支教、技術服務、社會調查活動,組織近百名種植、養殖、園林規劃等學科的專家學者赴百里杜鵑指導,每年為百里杜鵑培訓10名鄉村教師,他們帶回來的先進的學校管理模式和課堂教學經驗,為鄉村教育注入了活力。
12月11日,大方縣來自“本禹志愿者服務隊”、大學生西部計劃、三支一扶、地方千人計劃志愿者及大方縣社會志愿者等100余名自愿者歡聚一堂,就習總書記給華中農業大學“本禹志愿者服務隊”回信精神進行了深入學習和討論。
大方社會志愿者、該縣羊場鎮駐村干部周林龍說,看到習總書記的信后,更加堅定了做志愿者的選擇,志愿服務是一項崇高的工作,是愛心、責任、堅守和奉獻。來自該縣美育中學的學生志愿者文洋說,習總書記的回信更加堅定了他對志愿精神的認識,志愿活動既服務了別人,又鍛煉了自己,讓自己成長。志愿者們紛紛表示,今后將把這種奉獻、有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貫穿在志愿服務工作中,在各個領域開展志愿服務工作,把愛心獻給需要幫助的人。
據了解,大方縣將結合“回信”精神,組織開展“獻愛心送溫暖”志愿服務活動,用實際行動詮釋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讓志愿精神在大方薪火相傳,為大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正能量。
大水鄉黨委書記黃煒說:“大水作為‘本禹精神’的發源地,傳承‘本禹精神’已有10年,回首這10年,正是一批又一批華中農業大學的莘莘學子,在本禹同志開啟的這條志愿者服務賽道上前赴后繼,為渴望知識的農村孩子插上翱翔的翅膀。”他介紹:“在志愿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大水人民不甘落后,全鄉呈現出人人關心教育、重視教育、支持教育的局面。鄉黨委政府盡量壓縮辦公經費發展教育事業,2013年斥資30余萬元用于獎勵愛崗敬業的教師和品學兼優的學生。習總書記的回信精神,更加激發全鄉干部群眾發展教育、回報社會的熱情。”
“總書記的回信,是對百里杜鵑的廣大干部群眾最大的鼓舞,也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迅速掀起學習回信精神的熱潮,并以學習為契機,深入貫徹落實好十八屆三中全會、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精神,把回信精神化成推動我區深化改革、跨越發展的無窮動力。我們不僅要帶領各族群眾奪取實現物質小康的新勝利,還要達到實現精神小康的新跨越,讓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像美麗的杜鵑花一樣開遍我區的每個角落,為百里杜鵑經濟社會永續發展提供源源不絕、生生不息的正能量。”百里杜鵑管委會兩位主要領導的話擲地有聲。(作者: 謝朝政 靖曉燕 劉瑩)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