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大學城職教城大力推進教育資源共享
至今年10月底,大學城5所高校累計完成投資67.9億元,占總投資72.0%,竣工面積174.6萬平方米,占規劃面積的57.3%。已入住學生人數4.36萬,提前實現“2013年花溪大學城入住學生4萬人以上”的目標。
貴州工業職院、省建設學校、省機械工業學校、貴陽幼兒師范學校已在清鎮職教城入駐辦學,入住學生達1萬余人,另有8所職業院校確定入駐并開工建設……
隨著花溪大學城、清鎮職教城建設的提速,貴州教育進入集群發展的新模式,各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加快貴州教育事業后發趕超的步伐。
時已入冬,寒意陣陣,但花溪大學城卻是一片火熱。一排排色彩鮮明、風格各異的校舍鱗次櫛比,莊重氣派。學子們穿行在寬敞亮麗的教室……
2011年,大學城建設啟動,貴州財經大學從開工到入駐僅用了8個多月,創造了“貴財速度”。2012年底,5所高校全部入駐辦學,貴州財經大學提前4年、其他學校提前3年實現入駐目標,實現提前入駐辦學目標。
大學城有效地整合貴州高等教育優質資源,擴大高等教育規模,開創集約化辦學模式。據統計,我省普通高校在校生新增人數中,花溪大學城的5所高校就增加7005人,占增加數的17.6%。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011年的23.2%增加到25%,提高1.8個百分點。
根據規劃,大學城全面建成后,學生總規模將達到8.9萬人,為貴州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貢獻近4個百分點。各高校間將建立科研合作、學分互認等機制,實現貴州高等教育優質資源的有效整合,成為貴州高層次人才的聚集區、高科技研發的新平臺。
從目前5所高校的分布來看,5所高校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校際間已初步實現圖書、電子網絡、實驗室、公共教學、互聘師資等資源共享的集約化辦學模式。
貴安新區將以花溪大學城為依托,成立貴安國家大學科技園,一方面以中國電信云計算貴州信息園、富士康(貴州)第四代綠色產業園等重大項目為引領,把大學的人才、技術、信息、實驗設備、圖書資料等綜合智力優勢與其他社會資源優勢相結合,為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提供服務。
目前,入駐科技園的企業已達26家。另一方面通過建立立體的、適應性強的科技金融投融資體系,吸納相關投資機構,為科技創新提供動力。
作為另一個貴州教育集群發展的引擎,從2011年11月開工到現在,清鎮職教城的建設也進入了“快車道”。截至10月底,省工業職院技術學院一期工程已動工項目全部完工,9棟建筑竣工并投入使用;省建設學校4棟學生宿舍全部完工交付使用,二期場平工程基本完成……
作為階段性目標,清鎮職教城的發展分兩步走:
第一步:2012年至2015年,引進入駐職業院校或培訓機構10-15所,建設國家示范性職業院校不少于2所,在校生規模達到5-6萬人,各類職業技術培訓達到年2萬人次以上,累計為社會輸送中高級技能人才4萬人,力爭成為我省乃至西部重要的職業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義務職教改革試驗基地。
第二步:2016年至2020年,將貴州職業教育示范基地建成西南地區職業教育高地,各級各類職業院校保持20所的規模,在校生達到10萬人以上,各類職業技術培訓達到年4萬人次以上。
職教城將按照‘財政投入,公共試驗,統一管理’的原則,建設云計算機中心等專業公共實訓基地和公共運動場、圖書館,公共實訓基地及公共運動場、圖書館向社會開放,接收職教處內及省內職業院校學生實訓。(王雨)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