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省軍區組織萬名民兵抗旱救災。 許開偉 攝

龍里黨員干部指導群眾抗旱自救。 王立信 攝
6月以來,貴州旱魔肆虐,干渴蔓延。全省受災地區的駐村干部不等不靠,迅速行動,全力以赴投身到抗旱保民生、保秋收、保增長之中,與當地干部群眾心連心、肩并肩攜手抗旱救災,用實際行動踐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譜寫一曲曲駐村抗旱救災贊歌。
田間抗旱,情系百姓解民憂
“謝謝你們,這下我的兩畝秧田有救了。”7月23日,在黃平縣谷隴鎮白齋村,村民李老爹緊緊握著駐村干部易文先的手連聲道謝。
誰曾想到,前幾日,這里還是一丘干涸見底、秧苗枯萎的稻田,李老爹愁得站在田中央吧嗒吧嗒地抽著旱煙,埋怨老天不下雨。如今,望著滿渠清水嘩嘩流入稻田,李老爹露出舒心的笑容,坐在田埂邊等著抽水的村民們也掛滿了笑臉。
面對嚴重旱情,黔東南州1100個駐村工作組積極響應各級黨委政府號召,把組織群眾抗旱自救作為密切聯系群眾、保民生保豐收的重要措施來抓,組成若干支抗旱服務隊(小組),深入抗旱重災區,幫助農民抽水抗旱、改種補損。
烈日暴曬、年久失修,農灌水管破裂,導致部分稻田斷水開裂,遵義縣龍坑鎮八里社區駐村干部鄒云霞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主動回單位協調維修資金2萬元,配合該社區積糧組和天井組組長現場實地勘查破裂水管的長度,在最短時間修復農灌破損管道,保障糧食生產農灌“生命線”。
關嶺自治縣受災面積7.05萬畝,直接經濟損失1724.72萬元,抗旱救災刻不容緩。丫新村駐村工作組對村里所有稻田進行集中抽水灌溉重點救援,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嶺豐村駐村干部郭燕平積極協調資金用于修建蓄水池、購買運水管道和抽水電力設備……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