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女子被指帶不同孩子乞討網友懷疑這些孩子被拐賣———
“昨天本報報道了有乘客反映一名女子在地鐵10號線先后帶著五個不同孩子乞討一事,不少網友認為這名女子可能和拐賣兒童有關。昨天本報四路記者在10號線沿線探訪,試圖找到這名女子。可惜的是,一名酷似被曝光的女子在被記者跟蹤時很快“消失”。而在記者探訪過程中,遇到了多名抱娃乞討者,其中一名乞討者還因乘客報警被警方調查。
民警說,遇到這種疑似拐賣的乞討者很難進行DNA鑒定,通常只能和當地聯系核實身份,不少乞討者都是多次被舉報的“老人”。微博打拐公益基金的工作人員昨天表示,乞討兒童極少數屬于被拐兒童,不過即使這樣,這么多帶娃乞討現象的出現仍然讓人遺憾。”
記者跟蹤“嫌疑人”關門瞬間閃身消失
昨天下午1點多,本報記者從地鐵10號線團結湖站乘車,試圖找到被曝光的疑似拐賣兒童的乞討女子。僅僅不到20分鐘,地鐵列車遠處的車廂內就傳來了一陣歌曲聲。在列車抵達西土城站時,一名30歲左右的女子懷抱已經足有3歲的男孩,身背破舊的紅色書包走到了列車中部的一節車廂。在她的腰上別著一個小音箱放著歌曲。這名女子一邊跟著唱,一邊向身邊的乘客乞討。當這名女子走過時,大部分乘客選擇置之不理,也有部分乘客給了一兩塊錢。
記者用乘客提供的曝光照片對照了這名女子,不論穿著打扮、發型長相還是乞討的工具,都十分相似。記者隨機遠遠地跟著這名乞討女子。然而在列車抵達知春路站時,或許是由于上車乘客太多,亦或許是這名女子有所警覺,在車門即將關閉的瞬間,這名女子一閃身走出了地鐵車廂。當記者乘車再次返回知春路站時,這名女子已經不知去向。
二次遭遇“嫌疑人”甩開記者匆匆上車
由于目標已經消失,記者只能在地鐵10號線內“碰運氣”。在地鐵三元橋站,記者先后遇到了兩位抱著孩子乞討的女子,她們均表示并不認識被曝光的那名乞討者,并堅稱身邊的孩子是自己的。“我的孩子兩歲了。”一位乞討者說,孩子是她自己的,并表示如果記者不信,可以把孩子叫醒現場驗證。
在亮馬橋站內,三名女子各自抱著孩子在站臺上聊天,其中一名正是此前在知春路地鐵“消失”的那名女子。看到記者走近時,那名乞討女子眼神顯得有些慌張,并向剛進站的地鐵內走去。“你是誰?干嗎管這事兒!”當記者拉住該女子,想要與她交談時,她直接甩開記者的手與另外兩人跑進了地鐵車廂。
女“同行”辨認照片認為不是同一個人
昨天下午4點左右,記者再次在三元橋地鐵站內見到了一名女乞討者。女乞討者抱著一名幼兒,身后背著雙肩包。記者觀察發現幼兒精神狀態很好,一直摟著女乞討者的脖子,孩子與女乞討者長得比較相像。
當記者拿出乘客拍攝的三張乞討女子圖片讓她辨認,她仔細看了一會兒后表示,三張圖中的女子應該不是一個人。“我見過(圖片上)第一個和第三個女的,剛才我還見過第一個,她也帶著個孩子,但不知道是不是圖中的男孩。”乞討女子稱,有時候她在地鐵上碰到其他乞討者,雙方會聊聊天,有時候會讓孩子一塊玩會兒,但彼此“并不認識”。
乞討女子自稱來自甘肅某縣,孩子是她自己的,女孩,現在剛10個多月。當一旁熱心乘客想抱抱孩子時,女乞討者斷然拒絕,并表示不會讓陌生人動孩子。“平時孩子都是吃我的奶。”乞討女子告訴記者,她知道不許乞討,所以比較害怕警察,“被警察帶到派出所就會被罵”。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