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東南州州長廖飛接受采訪
貴州兩會期間貴州省人大代表,黔東南州州長廖飛表示發展旅游應找準文化與商業的平衡點。
記者:旅游對于黔東南是德天獨厚的優勢,您對于黔東南旅游的發展有什么想法或是具體的實施措施?
廖飛:黔東南州正在承擔一個項目,生態旅游創新區的發展,事實上保持生態與發展旅游是一對矛盾體,如麗江,旅游發展好,但是民族文化基本上沒有。生態包括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民族文化生態的保護比自然生態的保護更難,自然生態保護更加具體,現在我們正在對這兩種文化的保護進行探索,如自然生態與旅游相銜接,首先在重點景區采取控量體制,其次保護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有兩種體現形式,物質與非物質,物質遺產,如窯洞民居,要作為一個旅游接待場所,那些動不能變,保持整個村寨的村貌。保持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傳承,如西江苗寨,應該找準文化與商業的平衡點。
記者:如何權衡建設與旅游的本質?
廖飛:黔東南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傳統民居比較受游客歡迎,游客比較欣賞這樣一個與世隔絕的狀態,我們有一個發展旅游和保護生態的載體,控量體制,采取脫離門票的措施,當措施到位后,需控制人數,需要在網上預約。
記者:請問一下控量提質一定會出臺嗎?
廖飛:不一定,但希望如此。而且再出臺之前需要其他方式來替代,因為現在的旅游更多是觀光旅游而不是深度體驗游和休閑游,國內主要是通過收取門票,這樣的方式較單一,但收費體制還是被多部分陸游景點采用。我們應該完善我們的住宿條件,讓游客安心舒適旅游。
記者:黔東南整個GDP主要來源于旅游嗎?
廖飛:第三產業是主要的,但是是在第二產業相對不發展的情況下呈現的三二一的結構,第這是一個比較好的結構,但希望第二產業強大起來,目前比較滿意的是第一產業的比重首次達到20%以上,保持質量的同時保證質量是最好的。(蘇夢園 陳玉 賈萍 林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