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斯博 翁曄)從開始找工作起,在上海海洋大學就讀的段雪竹就決定要回到家鄉或者中小城市工作。“雖然大城市就業機會多,但是人才也多,競爭壓力大,上升空間小,去中小城市更能發揮自己的優勢。而且大城市交通堵,也不如中小城市宜居。”
2012年的畢業季,像段雪竹這種放棄一線城市,轉投二、三線城市的畢業生并不在少數。智聯招聘公司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部分二、三線城市就業吸引力正在上升,畢業生期望就業城市更加分散,不再大量集中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杭州、南京、西安等城市受到畢業生青睞。
“如果選擇在上海工作,經濟壓力會非常大,每月的工資基本只夠付房租和生活費,根本攢不下錢。”現在家鄉長春一家進出口貿易公司做企劃文案的段雪竹說,雖然現在工資只有2000多塊,但是由于和父母一起住,花費較少,感覺生活基本沒有壓力。“作為獨生子女,回到家鄉照顧父母比較方便,也是就業時的一個考慮。”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新統計數據,2012年中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680萬人,創歷史新高。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許多選擇去二、三線城市工作的畢業生覺得這是理性的選擇,而不是簡單的“逃離北上廣”。
對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生李力,選擇離開北京就業,除了經濟原因,他更多考慮的是發展空間。李力本來已經跟北京的一家出版社簽訂了三方協議,對于專攻傳媒與信息法的他來說,這是一份不錯的工作。但是猶豫再三,他還是選擇跟原單位毀約,來到了長沙的一家律師事務所。
從北京來到長沙后,他明顯感覺到自己“研究生”的身份受到了重視。指導他的律師,現在已經開始將一些核心業務交由他來處理。“要是在北京,我現在可能只能接觸到律所業務的某一個環節。”
除了畢業生自主選擇回到二、三線城市就業外,近年來,中國為改變畢業生就業區域不平衡的結構性矛盾,引導畢業生到中西部和基層就業,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實施了“大學生村官計劃”“西部計劃”“三支一扶”等政策,也吸引了一部分畢業生。
對于畢業生“回流”現象,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主任蕭鳴政教授認為,由于一線城市人才飽和、生活成本過高,不少畢業生都選擇了二、三線城市就業。尤其是對于從二、三線城市走出去的畢業生,回生源地就業,一方面可以獲得更多的晉升空間、降低生活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服務家鄉。
此外,中國大力倡導大學畢業生下基層,在公務員招考方面要求報考者有一定基層工作經驗,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大學畢業生的回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