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文化體制改革8年征程
半月談消息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作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戰略部署。8年來,我國文化體制經歷了一場深刻變革。
據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中宣部副部長孫志軍今年8月介紹,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可分為三個發展階段。本刊按照這三階段的劃分法,將近年來的文化體制改革進程進行整理,供讀者參考。
“開展試點、積極探索”階段:2003年6月~2005年12月
2003年6月,包括深圳在內的9個地區和35個文化單位成為文化體制改革試點。試點地區和單位積極培育市場主體、深化內部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市場體系。
2003年年底,國務院印發《文化體制改革試點中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規定(試行)》和《文化體制改革試點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的規定(試行)》兩個規定。
“擴大試點、由點到面”階段:2005年12月~2009年8月
2005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
2006年3月,中央召開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新確定了全國89個地區和170個單位作為文化體制改革試點。文化體制改革在穩步推進的基礎上,走上全面推開的新里程。
2006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對“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的指導思想、方針原則、目標任務作出全面闡述,對進一步加快文化建設、推動文化體制改革作出部署。
2007年11月,黨的十七大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四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高度,提出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任務。
隨后,我國文化產業規模迅速壯大,文化及相關產業的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不斷提高。據國家統計局的報告,2008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7630億元,比2004年增加了4190億元;文化產業增加值相當于同期GDP的2.43%,比2004年提高了近0.3個百分點。
2009年7月,中宣部、文化部印發《關于深化國有文藝演出院團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
“加快推進、全面展開”階段:2009年8月至今
2009年8月,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經驗交流會在南京召開。
2009年9月,國務院發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提出支持有條件的文化企業進入主板、創業板上市融資,鼓勵已上市文化企業通過公開增發、定向增發等再融資方式進行并購和重組,迅速做大做強,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發行企業債券。這標志著文化產業上升為國家的戰略性產業。
2009年10月,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在創業板上市,成為內地第一家成功上市的影視制作公司。
2010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會同中宣部、財政部等九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詳見本刊今年第3期)
截至2010年上半年,148家中央部門和單位出版社已有102家核銷事業編制。地方需要轉企改制的出版單位已基本完成任務,全國近3000家新華書店已有2900多家轉企改制,需轉企改制的35家電影制片廠已全部完成任務,204家省市電影公司、293家影院以及58家電視劇制作機構完成轉企改制任務。轉企改制的國有文藝院團總數達228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