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調研現場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副秘書長劉翠玲作為專家參與了貴陽場調研活動,她認為,近年來,貴州的綠色低碳實踐展現出鮮明特色。貴州中建建筑科研設計院項目將工業遺產保護與零碳建筑深度融合,利用本地特色原料替代高碳材料,顯著降低建造與運行階段碳排放。創新性保留原有工業風貌,植入工業旅游、文化服務等新業態,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同時,她期待能形成氣候類型建筑改造案例集,分析各類氣候類型建筑改造技術的適配性與跨區域可行性,為全國不同氣候類型建筑改造提供貴州智慧。
貴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煤改氣調整能源結構、搭建數字化智能化系統提升管理效率等舉措,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促進碳排放總量和產品碳強度顯著下降,在碳排放控制方面成效突出,但尋找低碳高品位工業熱源是后續發展的關鍵。她提出,企業作為“燈塔工廠”,其成功經驗具備向外傳播的價值,建議將其經驗推廣至其他高耗能行業企業,引導省內重點行業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同時,受中國復雜路況影響,輪胎報廢和綜合利用情況與歐洲存在差異,在推廣輪胎循環利用等模式時,需緊密結合當地實際情況。

劉翠玲在調研座談會上發言
在談到貴州的大數據產業時,她表示,貴州省大數據產業是“國家使命與貴州擔當”的典型示范。貴州依托地理與能源優勢,構建“算力—數據—應用”全鏈條產業生態,其發展過程中的經驗做法和先進適用技術值得深入挖掘,探索可供其他地區借鑒的有益經驗。同時,她建議將貴州模式與其他算力集群對比研究,提煉可復制的差異化發展策略。
結合“氣候行動地方能力建設”項目,對于貴州如何持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劉翠玲提出三點建議:一是需著重增強各級領導干部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能力,助力各級主體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是在總結優秀項目實踐經驗時,需要緊密結合貴州的實際情況開展差異化和對比分析,及時梳理現存問題,開展破題行動。三是在調研了解氣候行動地方能力建設存在的問題、難點時,應加強與政策決策和執行方、基層一線的溝通,探討政策制定、執行、落地實施中各環節存在的問題,統籌不同主體的需求,提出針對性的能力建設解決方案。
后續,振華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發展基金“氣候行動地方能力建設”項目,將在吉林省繼續開展活動,為增強地方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助力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綠色轉型做出貢獻。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