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姑媽們在賽場上奮力拼搏。雷山縣委組織部供圖
在剛過去不久的周末,一場別開生面的鄉村籃球賽在貴州省雷山縣火熱開賽。比賽的球員并非身強力壯的年輕小伙,而是一群由婦女組成的“姑媽籃球隊”隊員,她們中有易地搬遷居民、駐村干部、社區老師和社區婦聯主席等。
賽場上歡聲笑語的背后,離不開貴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全面鄉村振興的努力,更彰顯了新時代廣大農村群眾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和愈加堅實的文化自信。2024年以來,姑媽籃球賽已發展成為雷山縣新的“文體旅IP”,其規模和影響力不斷擴大。
走出家庭,探尋發自內心的樸素快樂
“只要不把球抱回家都不算犯規。”這是姑媽籃球賽區別于正規籃球賽的“特殊規則”。姑媽籃球賽起源于貴州省雷山縣排里村,最初是外嫁的姑媽(當地對嫁出去的姑娘的稱呼)們回村探親時,以籃球增進彼此情誼,加強家鄉聯系的運動項目。由于規則簡單、氛圍歡樂,姑媽籃球賽一經推出,便迅速獲得當地婦女喜愛,雷山縣各村寨也紛紛效仿舉辦姑媽籃球賽。
“我覺得辦這個姑媽籃球賽挺好的,讓我們能走出家門認識更多的鄰里朋友。”來自大塘鎮排所的李姑媽說。參加姑媽籃球賽的很大一部分女性是農民、家庭主婦,繡花、跳蘆笙舞是她們傳統的娛樂方式。對她們而言,打姑媽籃球賽是一個新鮮、有趣的娛樂和鍛煉方式。
不僅如此,姑媽籃球賽的出現也改變著“姑爹”們的角色。“我們原來不打球的,后來因為我的妻子打球,我們也就跟著打。”連心社區籃球場的一名“姑爹”說。采訪中,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發現,在姑媽們的影響下,絕大多數“姑爹”不僅非常支持姑媽們參與球賽,還會在姑媽打球期間主動幫忙看店、帶娃,承擔起更多的家庭事務。
“籃球+”模式,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我們的比賽打得很愉快,只要想玩,任何人都可以上場拼一拼。”永樂鎮喬洛村的羅姑媽說。從“不會打籃球”到“熱愛姑媽籃球”,姑媽籃球賽深深影響著雷山婦女的生活方式。
苗家人天生好客,姑媽籃球賽“主客場”的賽制使得平常在家的婦女能夠到別的村打球,交到新的朋友,突破原來的社交圈。
“打姑媽籃球賽收獲最大的就是認識很多朋友,有時候她們會叫你一起打球,或者聚餐。打籃球之后我很開心,覺得生活豐富了不少。”西江村的李姑媽說。連心社區的任姑媽也表示,平常很少社交的她參與了姑媽籃球賽后,結交了很多新朋友。姑媽籃球賽不僅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增強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姑媽們的“破圈”之旅,展現出了雷山縣以籃球運動為抓手,推動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雷山縣積極探索“籃球+”模式,將籃球運動與鄉村文化、鄉村旅游、鄉村產業等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依托姑媽籃球賽,近年來雷山縣成為越來越多游客爭先打卡的“網紅點”,苗繡、銀飾、蠟染等文化產品在網上刮起最炫民族風,形成新時代的“姑媽”文化。當地優質農特產品和特色美食也紛紛出圈,苗家酸湯魚、農家自制臘肉、雷山銀球茶等山貨搖身一變,成為當地“黔貨出山”的熱銷產品。
雷山縣不僅打造了集運動、休閑、觀光為一體的鄉村旅游項目,吸引眾多游客前來體驗,更將籃球場建設與村莊綠化美化相結合,打造了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姑媽”精神,展現愈加堅實的文化自信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
雷山縣作為苗族文化的聚居地,擁有著獨特的姑媽文化和濃厚的鄉土氣息。與傳統籃球賽不同,姑媽籃球賽最大的亮點在于民族特色。參賽選手們身著美麗的民族服飾,賽事間隙穿插著蘆笙舞、苗族歌曲等表演,非遺銀匠大師現場制作的姑媽籃球文創飾品奪人眼球的同時,也帶動了民族服飾、姑媽籃球服裝持續熱銷。
以文化為底蘊的姑媽籃球賽折射出的既是鄉村煙火,又是文明圖景,以美麗鄉村之名,讓體育激發的凝聚力開花結果,更好滿足鄉親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釋放鄉土活力。這種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不僅有助于提升鄉村文化的軟實力,也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更多的文化支撐。
不僅如此,姑媽籃球賽所展現出來的旺盛、靈動、積極、向上的生命力,很好地體現了婦女自信、自強和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精神風貌,構建了一種具有示范效應、可推廣的健康、綠色、自信的新生活方式。
永樂村的何姑媽對此深有體會:“以前我們做刺繡是為了打發時間,如今在姑媽籃球賽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主動了解、購買苗繡,刺繡給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讓我越來越熱愛自己傳承的技能,也越來越有信心把日子過好。”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