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力推動
凱里市銀飾刺繡文化創意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規范化、制度化”五化工作。今年以來,
凱里市始終堅持以用心用情服務企業為宗旨,以加快推進銀飾刺繡文化創意產業工作發展為目標,通過拓展調研深度,加強指導協調,加大宣傳力度,推進政策落實,創新工作機制五項措施,全力助推我市民族文化傳統手工藝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拓展調研深度,打破民族手工藝發展桎梏,推動銀飾刺繡文化創意產業規模化發展。積極深入民族文化產業企業和民族特色手工藝店鋪調研,全面加大遍訪責任落實,實現企業全走訪,全覆蓋,及時了解企業發展動態,掌握企業發展痛點難點,因時因地制宜對癥下藥,幫助企業擺脫現實發展困境。如針對黔東南州扁尼扁金民族服飾有限公司沒有直接經營性銷售民族服飾店鋪的問題,經過前期充分調研,及時提出公司以設計生產產品為側重,聯合水溝邊其他民族服飾店鋪進行代銷經營的意見建議,公司采納后,產量銷量不斷遞增,承接外來民族服飾加工訂單也不斷增加,公司產銷過程更加優化整合,規模化發展瓶頸得到打破。
二是加強指導協調,立查并舉結合,推動銀飾刺繡文化創意產業標準化發展。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成立凱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指導行業協會開展會員商務服務活動,建立行業生產標準,提升產品品質;同時積極做好民族服飾銷售市場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的明察暗訪工作,如在發現水溝邊一店鋪銷售訪制黔東南州扁尼扁金民族服飾有限公司設計制作的苗族服飾后,我局聯合被侵權公司負責人聯合開展維權行動,立即對該仿制店鋪進行教育整改,及時維護企業合法權益,規范市場經營秩序,進一步重申專利產權作用,提振產業標準化信心。
三是加大宣傳力度,幫助申報民族文化品牌,促進我市銀飾刺繡文化創意產業品牌化發展。加強民族文化產業企業、非遺傳承人、繡娘、工匠的專利品牌建設,在部門渠道積極鼓勵申報“黔系列”品牌,配合有關部門指導行業常態化開展行業展銷、產品展覽、商品促銷、名品評選、名匠評比等活動。并通過微信、QQ等線上渠道向市苗歌協會、市民族文化傳承協會、市非遺協會,民品企業發布非遺傳承人、民族古籍搶救保護項目、申報“黔系列”品牌等相關信息,引導積極參與申報。截至目前,我市共獲“黔系列”品牌17個,其中“黔銀”品牌1個,“黔織”品牌1個,“黔繡”品牌15個,進一步擴大了我市品牌形象,提升了我市黔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
四是抓好政策落地,提升為企服務水平,推動銀飾刺繡文化創意產業規范化發展。認真貫徹落實民貿民品優惠政策和用活用好少數民族發展資金,幫助貴州
凱里經濟開發區鑫田民族服飾工藝品發展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辦理貸款貼息共39筆資金86.15萬元,減輕企業生產運營成本,更好聚力規范化生產;落實各級少數民族發展資金共38萬元,補助
凱里經濟開發區鑫田民族服飾工藝品有限公司、歐東花民族服飾博物館有限公司、貴州苗蒸功坊健康發展有限公司等4家民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技術技能培訓,規范企業生產過程,進一步提升企業規范化生產水平。
五是創新工作機制,落實惠企紓困政策,推動銀飾刺繡文化創意產業制度化發展。落實“三服務”工作機制,把惠企紓困作為全局重點工作抓落實,局主要
領導親自抓、負總責,分管
領導具體抓,科室日常抓,建立月工作匯報制度,協調解決企業發展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通過積極推薦苗繡、銀飾、蠟染等手工藝品非遺傳承人、繡娘、工匠到省參加省民委舉辦的全省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培訓班培訓,提升工匠技能,和多次到金融部門宣傳民貿民品貸款貼息優惠政策,對接郵電銀行協調幫助凱里經濟開發區鑫田民族服飾工藝品發展有限公司落實貸款800萬元用于公司非遺項目生產基地項目建設等具體舉措,充分落實服務企業工作機制,實際解決企業發展難題,進一步支持引導企業優質發展。(市民宗局:張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