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一是打好示范點建設“制度牌”,匯聚示范點“保障力”。把制度建設作為示范點建設關鍵一步,筑牢制度戰斗堡壘,確保領導有力、令行禁止、政令暢通,彰顯組織牽引力,構建治理有效的美麗鄉村。一是強化組織領導,確保政令暢通。縣鄉兩級成立以黨政主要負責人為雙組長的鄉村振興領導小組、建立鄉村振興指揮部、組建行業專班工作組,縣鄉村三級書記親自抓鄉村振興,抽調精干力量具體抓,形成了高位推動、全方位抓落實的領導體系。二是強化部門職責,確保工作有力。成立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建設工作專班,明確各部門職責,圍繞各單位在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建設中的責任內容,助推進州級鄉村振興示范點工作。三是強化組織協調,確保工作落實。建立鎮遠縣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明確各單位職責,為示范點工作各方面做好服務。
二、打好示范點建設“整合牌”,匯聚示范點建設“源動力”。把資源整合作為示范點建設的重要內容,匯聚各方力量與智慧,助推鄉村振興建設。一是積極尋找團隊,共繪鄉村振興美好藍圖。縣級出資聘請專業機構編制整村規劃,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反復研討交流、州縣鄉多級聯審,實現對試點村的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產業基礎的充分發掘利用,形成科學合理的規劃,繪好鄉村振興建設的“施工圖”、“任務書”。二是積極申報項目,注入鄉村振興驅動力。牢牢把握示范試點的機遇,從東西部協作資金、中央財政銜接補助資金、少數民族發展資金中申報項目,一期3個州級鄉村振興示范點共投入750萬元,二期預投入資金1472萬元進一步擴面提升,同時向水務、文旅、發改、財政等行業部門專項建設資金等多渠道爭取項目資金用于鄉村振興試點建設,沿著規劃既定目標推進。三是整合人才資源,筑牢戰斗堡壘。嚴格落實駐村規劃師“一村一人”制度,同時依托村兩委換屆,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建立健全“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與“寨管委”協調聯動工作機制,延伸鄉村治理神經末梢,形成了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和完善的治理體系,領頭雁作用發揮更加凸顯,社會治理更加有效。
三、打好示范點建設“瘦身牌”,匯聚示范點建設“戰斗力”。牢牢把握特色田園鄉村集成示范試點建設的歷史機遇,突出項目推動,注入發展驅動力,構建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一是優化項目內容,提升項目質量。結合各試點實際建設情況,對前期試點建設項目規劃內文本項目內容進行再審核、再規劃、再細化,對一些無法落地的項目進行細化“瘦身”,確保示范點項目建設順利進行。二是優化項目個數,推進項目進度。針對項目個數,結合試點資源稟賦、區位優勢,對前期試點建設項目規劃內文本項目進行再優化、再細化、再“瘦身”,確保項目精簡,質量過硬。經過再次審核,3個州級示范點“瘦身”后項目共57個,總資金2222萬元,目前項目完工23個,資金750萬元。
四、打好示范點建設“基礎牌”,匯聚示范點建設“推動力”。始終把“生活富裕”作為鄉村振興的落腳點,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中心,激發群眾源動力,構建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一是強化思想宣傳,助推鄉村振興建設。為營造人人參與鄉村振興的強大氛圍,展現美好的田園風光、田園建筑、田園生活的美好藍圖,憧憬鄉村振興帶來的豐碩成果。各試點多次召開群眾大會,做實群眾思想工作,激發群眾感恩之心,制造強大聲勢,營造良好氛圍,打消群眾顧慮,讓群眾成為項目推進實施的受益者、參與者、推動者。各試點自建設以來,共召開群眾群眾會25余次,小組會18余次,動員大會6次,矛盾調處30余次。二是以人民為中心抓利益聯結。鄉村振興試點建設在土地流轉、合作社用工、財政資金利益聯結方面,采取差別化對待、重點戶疊加照顧等方式,使利益聯結更加精準、更加緊密,財政資金利益聯結每年使脫貧戶戶均增收1000元,土地流轉戶均增收1600元,合作社和工程用工使附近200余名勞動力人均增收8000元,村級合作社發展還推動村集體實現逐年增收,有效提升村級組織服務群眾能力。三是人人參與,群眾歡心。示范點建設后,當地群眾實現了足不出戶,家門口務工。項目建設過程中先后共有300于名群眾加入施工隊伍投身到建設家園中來,根據從事工種的不同,工資從120/天至240元/天不等。群眾們不但體會到了鄉村振興給家鄉帶了變化,還體會到鄉村振興給他們帶的紅利。
五、打好示范點建設“創新牌”,匯聚示范點建設“影響力”。始終把“示范帶動”作為鄉村振興的最終目的,為全縣探索出一套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方案及經驗成果,一是蕉溪鎮郎洞村“三數”突出群眾主動,匯聚群眾向心力。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三數”抓實群眾工作,推動“德治、法治、自治”落細落實,讓群眾成為鄉村振興的建設者、擁護者、受益者,構建鄉風文明的美麗鄉村。蕉溪鎮郎洞村在示范點建設過程中抓住關鍵少數,凝聚思想共識;動員絕大多數,形成強大合力;緊盯個別少數,疏通難點堵點,極大的調動了人民群眾共繪鄉村振興美好藍圖的積極性。二是青溪鎮鋪田村用好“火坑會”團結“群眾心”。群眾事、群眾議,青溪鎮鋪田村在面對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召集群眾大家一起協商,群策群力,及時解決項目推進過程的問題,既體現了“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又使項目順利實施。三是報京鄉報京大寨人人參與建設,戶戶增收致富。報京鄉報京大寨在項目建設初期,就積極動員群眾主動積極投身到示范點建設中來,切實增加群眾對項目建設的滿意度,寨內群眾積極參與到項目建設中,投勞群眾日均收入100元以上,群眾“荷包”鼓了起來了,群眾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