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8月9日,秋之初立,清風颯爽,貴州
雷山縣第一所生態文明干部夜校、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兩山”理論實踐基地、中共
雷山縣委黨校生態文明實踐教育基地在方祥鄉政府舉行揭牌并進行“第一講”。黔東南州生態環境局、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中共雷山縣委黨校、雷山縣教科局、方祥鄉等單位及
領導干部職工參加揭牌。
“我們為什么要積極舉辦我縣第一所生態文明干部夜校,一是為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積極踐行“兩山”理論工作上掀起生態文明學習熱潮,二是因為我們方祥鄉是全縣唯一全域處于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轄的鄉鎮,我們鄉主要吃生態飯,我們要積極探索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方祥樣板。”方祥鄉黨委書記王安福介紹。
在生態文明干部夜校上,黔東南州生態環境局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副支隊長劉斌同志對方祥鄉全體
領導干部職工進行題為《深學篤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籌推進生態與發展》第一講。
近年來,方祥鄉依托雷公山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優勢,始終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全面推進河長制、林長制,大力實施鄉村建設清潔行動,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梯度推進山、水、林、田、寨和諧共生,以“五個一”持續不斷推動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建好一間房,穩步推進環雷公山民宿帶融合建設,實施毛坪、格頭精品民宿示范點建設運營,輻射帶動雀鳥、平祥、水寨、陡寨落地生態民宿,力爭用1-2年全鄉各村都具備接待能力。
管好一葉茶,培育壯大雷公山腹地—方祥鄉千畝生態茶園基地,管好現有雷公山腹地3635畝高產茶園,利用閑置房屋添置茶葉初級加工廠設施設備,研發打造雷公山腹地綠色生態茶品牌。
釀好一箱蜜,積極創建雷公山百花蜜生產基地,建立“蜂蜜黔求”繁育基地,與縣供應鏈公司注冊“蜂蜜黔求”蜂業公司。現存集體林下養蜂2000余箱,群眾個人散養1800余箱,年產值達137.25萬元。
種好一棵藥(樹),利用林下資源和田邊土角,鞏固發展冰球子、淫羊藿、獨角蓮、折耳根等特色中草藥種植,嘗試種植被稱為“樹上油庫”的山桐子。
養好一尾魚,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培育壯大現有230畝“稻漁+”雷公山高山冷水魚示范基地,輻射帶動全鄉6900畝稻田養魚持續增收。
據悉,雷山縣方祥鄉生態文明干部夜校的教學方式充分尊重群眾的意愿,根據農時農事活動科學安排,利用夜間或勞作之余,集中授課或以院壩會的形式組織學習。原則上每個“生態文明學習夜校”每月開展集中教學不低于1次。(姜斌濤、楊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