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當下正是黃花菜采摘的季節,在天星鄉地城村種植基地,50多名村民穿梭在花田里熟練地采摘黃花菜。

“過秤算工錢,8毛錢一斤,一天有100多元的收入。”地城村村民羅愛花一邊采著花,一邊高興地說,“工作輕松,既掙錢又能顧家,家里閑置的土地都流轉給了基地。”
黃花菜產業生產周期短、見效快、收獲時間長。種植黃花菜不僅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還能有效提高土地種植效益,為當地農民提供就業崗位增加收入。

“我們今年種植黃花菜500畝左右,現在是黃花菜采摘高峰期,平均每天有60個村民采摘,每天可采摘6000斤,采摘期有一個多月。”基地管理員唐桂連介紹,黃花菜的前期管護和后期采摘,都需要很多人工,每年需要支出勞務工資16萬元左右。

為了推進黃花菜產業朝著規模化、規范化、市場化發展,2019年,天星鄉利用財政扶貧資金55.74萬元,新建了集冷藏、加工、包裝、倉儲為一體的黃花菜加工廠,并將建成的加工廠移交給村委會管理,收益的70%覆蓋建檔立卡戶,30%用作村集體經濟積累。

“今年大豐收,預計產量有10噸左右,產值可達到70萬元左右。” 基地管理員唐桂連說,黃花菜是訂單收購,價格是80塊錢一公斤,銷往臺灣,收購商直接上門取貨。

下一步,地城村以基層黨建為統領,將黃花菜產業作為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來抓,通過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向著“村在黃花中,黃花在村中”的目標不斷邁進,黃花菜產業逐步成為當地助力鄉村振興的“金色產業”。(萬再祥 張燕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