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為保障食品安全,幫助廣大人民群眾提升食品安全自我保護能力,省市場監管局 2021 年 6 月 17 日發布《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須知》《校園食品安全提示》《省市場監管局關于白酒消費的提示》等食品安全系列提示。
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須知
一、" 紅 "" 白 " 喜事聚餐要申報。自辦或委托廚師承辦的群體型聚餐活動,舉辦人(承辦人)應提前 5 個工作日將聚餐時間、餐次、地址、人數、菜單、承辦廚師等內容向村食品安全協管員申報備案,簽訂《食品安全承諾書》,并接受相關人員的檢查、指導。
二、聚餐場所要衛生。食品加工場所和就餐場所應距離糞坑、垃圾場(站)、旱廁、畜禽圈等污染源 25 米以上。聚餐活動舉辦前,要對食品加工場所和就餐場所進行徹底清掃,保持環境清潔。
三、" 廚師 " 身體要健康。承辦廚師及服務人員應持有效健康證,幫廚人員要身體健康,具備食品安全常識,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加工食品前或接觸污染物后要及時洗手。
四、采購食品要查驗。不采購、制作來路不明、超過保質期限、腐敗變質的食品;不采購和使用無檢疫合格證明的肉類食品;不采購、使用生動物血、發芽土豆、野生菌、四季豆及亞硝酸鹽等加工制作的食品。對采購的食品要認真檢查,確保食品安全。
五、所有飯菜要燒熟。飯菜要燒熟煮透,餐飲具要洗凈消毒,菜刀、菜板要生熟分開,做好的飯菜要防鼠、防蠅、防塵、防投毒等不安全因素。剩飯剩菜要冷藏,徹底加熱后再食用。
六、危險物品要收好。非食用原料及危險化學品與食品要隔離保存,避免誤拿誤用,農藥、獸藥等不能存放在食品加工及就餐場所內。
七、少喝酒,莫浪費。不采購、使用未經安全檢驗或測試的散裝白酒。要文明聚餐,不要酗酒;要勤儉節約,不要浪費。
八、疫情防控莫放松。為了自己和他人的身體健康,要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嚴格遵守當地疫情防控相關要求,盡量控制聚餐規模,嚴格控制人員聚集,避免因聚餐引發疫情。
九、發生問題要報告。聚餐后發現人員腹瀉、嘔吐、發燒等問題時,應及時去當地醫院 ( 衛生院 ) 治療,并向村委會或鄉(鎮)政府報告。參加聚餐的群眾發現聚餐活動有安全風險時,可以向舉辦人(承辦人)提出意見,及時提醒其改正。也可以向鄉(鎮)政府報告或撥打 12315 向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進行舉報。
校園食品安全提示
一、個人衛生要注意。餐前便后要洗手,不用不潔容器盛裝食品,不互換食物,防范交叉感染。
二、自我防護要加強。食用食物前,要一聞二看三品。發現食物變色、變味、感官性狀異常,應立即停止食用。
三、食品風險要警惕。不食用有風險或不熟悉的食物。如:野菜、野果、野生蘑菇及野生動物等國家明令禁止的食物。不喝生水,避免空腹、正餐后或劇烈運動后立即食用冷飲。
四、冷飯冷菜不要吃。煮熟后放置 2 小時以上的食品,應重新徹底加熱后再食用。
五、就餐環境要衛生。不到流動攤點和衛生條件差的餐館就餐,應選擇持有《食品經營許可證》或《小餐飲登記證》且衛生條件好的餐館就餐。
六、生吃瓜果要洗凈。生吃瓜果時要先清洗干凈再食用,帶皮的蔬菜水果盡量削皮后食用。
七、每日膳食要均衡。要合理搭配米、面、油、肉、蛋、奶、蔬菜、水果等,不食用 " 高鹽、高糖、高油 " 等不利于健康的食物。
八、購買食品要注意。購買食品要注意查看標簽標識,不購買過期、包裝破損和感官性狀異常食品,不購買 " 五毛 " 食品和 " 三無 " 食品(無生產日期、無生產廠家、無質量合格證)。
九、制止浪費莫忘記。要珍惜糧食、文明消費,崇尚節約,抵制鋪張浪費。
十、疫情防控莫放松。為了自己和他人的身體健康,要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嚴格遵守當地疫情防控相關要求,要勤洗手、戴口罩、莫扎堆、常通風,嚴防嚴控疫情傳播。
白酒消費的提示
為幫助廣大人民群眾提高食品安全自我防范能力,正確購買、飲用白酒,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如下提示。
一、通過合法渠道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白酒,切勿購買、飲用無產品標識、無生產廠家、無生產地址、私自勾兌和來源不明的白酒。
二、購買白酒應查看標簽內容是否齊全,并索取票據。
三、家庭自釀白酒不得對外銷售,不得在集體用餐中提供家庭自釀酒。
四、甲醇、工業酒精、醇基液體燃料屬于非食品原料,不得用于白酒生產,應標貼明顯標識單獨存放,不得同白酒混放。
五、倡導健康飲酒、文明飲酒新風尚,飲酒后如果出現身體不適應及時就醫治療。
六、發現白酒生產經營中的違法違規行為,請撥打投訴舉報電話 12315。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