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眼下,正是葡萄生長的黃金期。4月27日,在貴州省錦屏縣銅鼓鎮花橋村忠智水果莊園葡萄種植基地,一株株葡萄萌芽展葉,枝蔓伸長抽穗,花芽茂盛,果農和工人們在葡萄藤架之間來回穿梭,忙著抹芽、修枝、疏花疏果,一派忙碌景象。

“新芽每隔7、8天又冒出來,為集中樹體營養,使得留下來的芽子,可以得到充足的營養,更好地生長發育,我們要在開花之前把多余的新芽抹除,一條母枝留3至5芽就可以了。”忠智農莊負責人楊秀忠說,抹芽、疏花疏果的操作要求很嚴格,是保證今年豐產增收的重要管護環節。

楊秀忠向筆者介紹,冬季修剪后的母枝大都留有八九個結果芽苞,到了春季基本都會萌發。這時留芽較多浪費養分,導致樹勢減弱,不利于坐果,但若留芽過少,就會促發枝蔓旺盛生長,造成嚴重的落花落果。

楊秀忠是銅鼓鎮返鄉創業青年的一個縮影,2014年,他自費到湖南學習葡萄種植技術,利用自家的3畝地和流轉農戶的稻田共23畝發展葡萄種植和生豬養殖。他和妻子靠著80后敢闖敢干的勁兒,不斷摸索種植技術和土壤改良技術,通過種養殖循環發展的模式,并加強精細疏果、套袋等管理,形成了原生態、口感好的有機水果,成了周邊有名的生態采摘體驗示范園。2020年,葡萄迎來了豐收年,年產量達20萬斤,年純收入達13萬元。同時,通過發展農家樂,周邊鄉鎮的不少游客聞訊前來體驗采摘、游園、游泳、自助燒烤等。在自己致富了的同時帶動了周邊勞動力的就業。

“我來這里上班已經有3個年頭,每年我都要到葡萄園里做工3個月左右,每月的收入差不多兩千,對于我們在家的婦女來說,就近就業不僅增收,還能照顧家里,一舉兩得。”花橋村太平沖組村民曹金鳳一邊抹芽,一邊笑著說道。
曹金鳳是銅鼓鎮花橋村的建檔立卡脫貧戶,因早年喪夫,腿腳受過工傷不能外出務工,依靠一人在家打點零工維持女兒讀書。經過多年的管護經驗積累,她成了葡萄基地的一名長工,每年都有一筆穩定的收入。
“現在葡萄園的發展已經步入正軌,但是我們本地方的肥土層薄,營養不夠充分,產量還不能實現最大化。下一步,還要加強種植技術學習,積累有機肥對土壤進行改良。除了水果采摘和農家樂,我還打算在附近種植水稻、油菜、建造涼亭等觀光配套設施,將這里打造成農文旅一體化融合發展的示范點。”談起未來的發展,楊秀忠眼神篤定,信心滿滿。

據悉,銅鼓鎮為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采用“黨建+能人+產業”模式鼓勵農村致富能手返鄉創業,通過成立私人合作社,提供土地流轉協調服務,以及提高創業補貼資金等幫助私人產業在全鎮范圍內點面齊開。2020年,黨委政府通過修建300米的產業路直達葡萄園基地,為基地的規模發展奠定了基礎。目前,忠智水果莊園共種植葡萄40余畝、火龍果40余畝,葡萄和火龍果的畝產都在3000斤左右,每逢水果采摘旺季,前來采摘游玩的游客可達1600人余次,農文旅一體化發展“錢景”可觀。(陸榕)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