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你們這個地膜是銀亮色的,和普通地膜有什么不同呢?”
“這是我們從網上訂購的,用處大了咧,亮色一面可以驅趕諸多病蟲,黑色一面蓋在土上,抑制雜草的生長......”銅鼓鎮黨委書記黃萬輝、火沖村同步小康駐村干部和正在勞作的黨員群眾聊得火熱。

3月29日,走進錦屏縣銅鼓鎮火沖村辣椒種植基地,村民們正忙著起壟、鋪膜、蓋土,忙的不亦樂乎。當下正值農忙時節,火沖村搶抓晴好天氣,全面鋪開移栽工作,大力發展辣椒種植產業。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春耕備耕關系到農民全年的收成,把土地資源用活了,農民增收致富就有希望。”該鎮黨委書記黃萬輝特別強調。入春以來,銅鼓鎮高度重視春耕備耕工作,鎮黨政主要領導多次深入生產一線開展調研,督促各村有序開展春耕備耕工作。在田間地頭,頂著熾熱的陽光,針對農村產業發展問題進行剖析、直戳痛點,干群共同謀劃著鄉村振興的發展步驟。

銅鼓鎮火沖村既沒有區域優勢,也沒有交通優勢,農田大多以梯形零星分布,四面青山環抱,近年來,村里的青壯年右相繼外出,勞力外流。但火沖村并沒有因此在產業發展的道路上停滯不前,而是積極成立村級背景合作社,以黨支部為戰斗堡壘,帶領黨員們流轉土地,復墾荒田荒地,發展了70余畝辣椒產業,辣椒產業為村集體經濟實現了“開門紅”。
“我們今年又新流轉了27畝土地,群眾看著產業發展起來了,他們都愿意把閑置的田地流轉給合作社,既能有租金收入,還保證了田地的肥沃,我們幾個黨員個個都變身‘田保姆’了。”銅鼓鎮火沖村黨支部書記潘期平笑著說道,通過土地流轉,合作社和村民實現雙收益。

近年來,銅鼓鎮堅持黨建引領,因地制宜盤活土地資源,念好“山字經”,做好“土文章”。在壩區,流轉土地發展辣椒、西藍花、油菜、食用菌等壩區產業;在地勢偏遠的村,主要發展西瓜種植、油茶種植、稻田養魚、林下養蜂、中藥材種植等山區產業。并整合拖拉機、旋耕機、收割機等機械,該鎮成立農機專業合作社,主推農業機械化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與推廣。

如今,該鎮產業蓬勃發展,通過土地流轉,原來無人耕種、無法耕種的閑置土地資源被充分利用起來,農業走上了規模化、機械化、現代化之路,鄉村“蝶變”,振興可期。(陸榕)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