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近日,國家藥監局發布《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20 年)》(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抗感染藥報告數量占比連續 9 年下降,但同時腫瘤用藥報告增加,嚴重報告占比更是居首位。
從患者年齡看,兒童用藥不良反應有明顯下降,但應注意 65 歲及以上的老年患者占比持續升高。
從性別來看,2020 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男女性別比為 0.87:1,女性略多于男性。
《報告》顯示,2020 年,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進一步擴大范圍,覆蓋率明顯提高,全國 98.3% 的縣級地區報告了藥品不良反應事件,較 2019 年增加 0.9 個百分點。總體來看,2020 全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 167.6 萬份,其中,新的和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 50.6 萬份,占同期報告總數 30.2%。

哪類藥不良反應最多?
化學藥品中腫瘤用藥嚴重不良反應最多
2020 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化學藥品占 83.0%;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化學藥品占 90.3%。
抗感染藥、心血管系統用藥、腫瘤用藥、電解質 / 酸堿平衡及營養藥、神經系統用藥不良反應位于報告排名前 5 位。2020 年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涉及化學藥品中,報告數量最多的為腫瘤用藥,占 32.2%;抗感染藥占 28.3%。
中藥中活血化瘀用藥不良反應最多
2020 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中藥占 13.4%;嚴重不良反應中藥占 6.3%。
2020 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涉及的中藥中,例次數排名前 5 位的類別分別是活血化瘀藥(25.8%)、清熱解毒藥(11.9%)、清熱除濕藥(6.5%)、益氣養陰藥(5.7%)、祛風勝濕藥(4.6%)。嚴重不良反應事件活血化瘀藥占比 41.2%、其次是益氣養陰藥占比 12.7%、開竅劑中涼開藥占 7.9%。
抗感染用藥不良反應報告數量居首位
抗感染用藥不良反應報告占比雖有所下降,但從數量來看仍居首位。《報告》指出,抗感染藥是指具有殺滅或抑制各種病原微生物作用的藥品,包括抗生素、合成抗菌藥、抗真菌藥、抗病毒藥等,是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關注的重點。
抗感染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占 2020 年總體報告的 29.5%。不良反應報告中,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抗結核病藥嚴重不良反應排在前 3 位。
心血管系統用藥風險呈上升之勢
心血管系統用藥是指用于心臟疾病治療、血管保護、血壓和血脂調節的藥品,包括降血壓藥、抗心絞痛藥、血管活性藥、抗動脈粥樣硬化藥、抗心律失常藥、強心藥和其他心血管系統用藥。《報告》指出,近年來,心血管系統用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數量及嚴重報告占比均呈現上升趨勢,提示應對該類藥品風險給予更多關注。
具體來看,2020 年心血管系統用藥不良反應事件中嚴重報告量最多的,分別是抗動脈粥樣硬化藥、降血壓藥、抗心絞痛藥。
誰更應該注意?
應加大對老年人用藥安全的關注
《報告》顯示,2020 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65 歲及以上老年患者相關報告占 30.3%,較 2019 年的 29.1%、2018 年的 27.7% 連續上升。2020 年共收到老年患者嚴重報告占老年患者報告總數的 11.5%,也高于 2020 年總體報告中嚴重報告比例。
《報告》表示,老年患者受基礎疾病較多、機體代謝水平較差以及用藥情況復雜等因素影響,發生藥品不良反應的風險更大,因此仍應持續關注老年人群用藥安全。
同時,建議老年人及其家屬避免隨意自我藥療,不宜憑自己的經驗自作主張,隨便聯合用藥。切記不要輕信民間 " 偏方 "、" 秘方 ",以免造成延誤治療或因藥物間相互作用帶來療效下降或毒性增加。
總的來說,我國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率已明顯提升。2020 年我國每百萬人口平均報告數為 1251 份,較 2019 年 1130 份有所增加。較覆蓋率來看,2020 年全國 98.3% 的縣級地區報告了藥品不良反應事件,較 2019 年的 97.4% 提升 0.9 個百分點。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