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我叫王小勤,是三江鎮皇封村的結對幫扶干部。扶貧工作,不停做資料,從摸底表到匯總表,從電子稿到紙質檔,因為精準,所以資料很多很多,錯了又重來,一個數據變動,整個資料或許就要改半天。最終要實現脫貧致富,還是要在因戶施策、加強干群關系上下功夫。勤走訪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要讓百姓覺得你是自己人,有空就往百姓家里走走,在走訪中,了解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共商脫貧政策,擼起袖子加油干,讓貧困戶走出貧困。

當我第一次走進我所幫扶的貧困戶家中,看到破敗的院落,窘迫的生活,我的心猛地一顫,決心一定把脫貧工作落在實處。一干就是幾年,成效還不錯。
王遠干是我幫扶的貧困戶中最困難的一戶,他是皇封村73歲高齡的老人。王遠干年邁勞動力弱,其妻子身患重病腦梗,雖說有四個兒子,兒子長大成家后都不管他老兩口,僅靠三兒子務工維持生活,因缺勞動力和長期生病,王遠干家境十分艱難,被納入了貧困戶。了解情況后我便向村委會匯報他家的情況后立即從改善他的居住和生活情況方面著手開展幫扶工作。為他申請了危房改造和改廚、改廁;還向鎮里扶貧站咨詢幫助申請“特惠貸”讓他兒子發展產業;為在就讀高中的孫女申請教育補助;并對他妻子的疾病建立了基礎信息,實施了慢性病隨訪。當我告訴他:我可以為他妻子申請重大疾病免費救治時,王遠干的眼睛濕潤了......

一天,鄰里調侃王遠干膝下無女。他立馬反駁:“誰說我沒女兒,我家的幫扶干部就是我女兒。雖不是親生的,但比親生的還要親。你看,她隔三差五就上門來看我,對我噓寒問暖、關懷備至,身體有什么不舒服,就馬上幫我聯系幫扶醫生。平常日子,幫我打掃衛生、種菜拔草、搬運東西……總是忙里忙外、忙前忙后,這不是女兒是什么,你們的女兒來看你們還沒有她來看我看得勤呢?邊說邊露出了德意的笑容。
群眾心中有桿秤。這位73歲高齡老人的樸實話語,折射出他對我親切關愛和熱心幫扶的由衷贊譽。

在我所幫扶的貧困戶中,雖沒有轟轟烈烈的感人故事,但在柴米油鹽與雞毛蒜皮的小事中,服務了他們的生產生活,更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我心里有滿滿的充實感、成就感、獲得感。
這就是我,一個普通幫扶干部的扶貧小故事,也許在大家看來太過平凡,但是于我而言,是鼓勵、是肯定、更是歷練。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始終牢記當初的承諾:扎根基層,甘于奉獻。以平凡之我,平凡之事,在扶貧路上播撒青春,勇敢前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