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進入秋冬季以來,黃平縣谷隴鎮早謀劃、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實,搶抓農時開展秋冬種生產。翻土、挖壟、移栽......,田間地頭到處是忙得熱火朝天的景象。

除了種植油菜、白菜等傳統秋冬種物外,中藥材等特色產業的發展,為秋冬種帶來致富的“良方”。
晨霧還沒有散盡,走進谷隴鎮翁勇村百畝白及苗馴化基地,數十名村民已經在忙碌了。有的挖取鱗莖,有的分離掉多的土質,有的計數,有的裝袋,大家分工明確,配合協作。
“每年秋收過后,白及就會處于落老葉發新葉的階段,當年的生嫩鱗莖可選作種子,秋季正移栽正適宜。一株苗2.5元,一般我們都是按60株裝袋,你看這半天已經有十幾袋了.......”基地負責人介紹道。

土地不閑置,人也忙起來了。隨著該鎮秋冬種作業的全面推進,也提供了大量的務工機會。“秋收過后,在家也是閑著,我們在這里務工一天也有將近100元,這個工作輕松還掙錢。”翁勇村三組的楊表五樂呵呵地說道。
“近幾年,通過“公司+黨支部+農戶”的發展模式,白及苗馴化基地的務工需要,能解決翁勇村、青塘村等勞動力就業80余個崗位,還帶動翁勇村、青塘村、山坪村等10余村1000余建檔立卡脫貧戶種植白芨3000畝,戶均增收萬元以上。”翁勇村黨支部書記王瑩沙介紹道。

翁勇村的繁忙的秋冬種只是該鎮的一個縮影,據悉,目前該鎮24個行政村的秋冬種工作已經全面推開,土地利用率持續上升,群眾收入持續增加,切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吳春蘭)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