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筆者從黃平縣林業局獲悉,去冬今春,黃平縣完成油茶種植基地標準化建設面積15484.1畝,占任務數的103.2%;完成老油茶低效林改造5000畝,占任務數的100%。新建基地油茶苗木均采用2年生以上容器大苗栽植,成活率達90%以上,苗木長勢良好,經濟效益可觀。

近年來,黃平縣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森林資源優勢,著力挖掘林業發展潛力。通過政策引導、產業扶持、技術指導的方式,全力以赴調整林種結構,科學謀劃油茶產業,強化基地建設和后續管理,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確保油茶產業有收益、可持續發展。“去年我的油茶開始掛果,單株產量達50斤左右,出油率在25%,一共收得干油茶籽4700余斤,干油茶籽賣11塊錢一斤,收入50000余元”,紙房鄉向心村5組馮文友高興地告訴筆者。

據了解,油茶產業綠色環保,市場前景廣闊,符合綠色發展要求,有效調整林種結構,鞏固森林生態優勢,強化技術推廣運用,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在發展油茶產業過程中,黃平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保障農民利益,將發展油茶產業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緊密結合,確保農民成為最大受益者。“我們合作社在上塘木江三支寨高標準新建油茶種植示范基地3000余畝,不僅解決60余人就地就業,當地農戶每人每天有80元的務工收入;同時今年在基地發展林下太子參,長勢良好,豐收有望,收入可觀”,黃平縣綠富農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永明滿懷信心的說。

據悉,黃平縣在發展油茶產業上,積極探索發展新模式,按照“資金拉動、企業帶動、政策推動”的保障措施,以鄉鎮脫貧攻堅指揮部為戰區,統一調度油茶產業發展工作。利用采伐跡地、撂荒地、低產低效林地、退化經濟林地等發展油茶產業,嚴格按照貴州省油茶基地建設標準實施,在坡度低于15℃的采取全墾整地,大于15℃以上的實行打大穴或帶狀整地,栽植密度為3×3米,74株/畝,打穴規格為60×60×50厘米,引進油茶新品種長林4、長林40、長林53號、湘林210號。截至目前,該縣油茶種植完成投入2240萬元,高標準新建完成上塘木江三支寨、野洞河萬丈坳等油茶種植示范基地5個,完成老油茶低效林改造0.5萬畝。示范建設基地由該縣綠洲林業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承接油茶建設項目,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聯營模式:自油茶種植有收益后以及在該林地內從事其他經營除了成本后利潤按照8:2:1比例分成,即農戶占8成,公司占2成,合作社占1成。農戶在油茶基地進行套種太子參或矮桿農作物,形成林藥套種,做到以短養長,短期林地農戶和公司收到了土地租金,種植太子參或矮桿農作物農戶獲得了收益,減少了油茶基地除草費用,促進了油茶林木生長,收到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真正讓油茶產業成為助推廣大農民增收致富的“加油站”,為助力鄉村振興、實現金山銀山百姓富、綠水青山生態美奠定基礎。(張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