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圖片:冷水河社區全景)
通過專業的民政社工半年多的服務,冷水河社區有了新的改變,現在我們一起走進冷水河、走進民政社工:
1.留守兒童有了“新樂園”,從此不再孤單
當前,我縣易地扶貧搬遷社區勞動力仍以外出打工為主,很多父母無法長時間陪伴在子女身邊,導致社區留守兒童課余存在缺少關愛、陪伴,缺少教育、社會支持等問題。對此,引進民政社工,開設“益童樂園”,為易地扶貧搬遷家庭子女提供豐富多彩的課余服務,提升他們的社區認同感和歸屬感,有效解決搬遷兒童城市化社區融入問題。截止2021年3月30日,該樂園為社區留守兒童累計服務750余人次,活動內容主要包括課業輔導、安全教育、快樂玩伴、志愿文化傳承、心理咨詢等服務。




2.“閑暇”老人有了歸屬,面對生活更加陽光
老人們從原來的村莊搬了新家,閑下來的老人相對較多,因此很多老人喜歡到社區老年人活動中心聚集。在社工進駐前,社區老年人活動中心由于缺乏專職的服務人員,開放時間不規律,老人們缺乏組織平臺,偶爾來的老人則多是聚在一起打牌、抽草煙、聊天等;社工進駐后,每天按時開放,逐漸的讓老年活動中心“活起來”,一起為社區老人營造一個共同的家。具體做法上,比如組織老人建立老年人協會,根據老人不同興趣愛好,開展象棋比賽、疫情防控宣傳、健康養老、應急救護知識講座等;同時,還提供給老人不同的娛樂物資,讓原本零散的老人有了組織,有活動大家一起參加,有事情大家一起商討,老有所樂。




3.社區婦女有了組織,美麗由內向外綻放
民政社工走訪社區開展調研,發現許多留守婦女除了照顧孩子上學,照看年邁老人之外,閑暇之余多是看電視,嘮家常,甚至幾個聚在一起打牌消磨時光,生活略顯枯燥乏味。對此,為了豐富社區媽媽的日常生活,幫助社區媽媽擺脫消極的生活態度,更好的獲得自我認同感、充實感和幸福感,社工與社區內經常跳廣場舞和熱衷于參與社區活動的婦女媽媽們達成一致想法,建立了“巾幗”志愿者隊伍,共同促進婦女媽媽們之間的交流。比如,社工組織其開展冬至節活動和“以花會友”興趣小組等活動,同時帶頭將她們親手做的手工品和冬至節餃子送給社區孤寡老人,傳遞博愛、志愿的文化精神。




4.社區居民一起過節,彼此之間有了溫度
易地扶貧搬遷社區居民有別于祖祖輩輩都生活在一起的村莊,大家從不同地方剛來到新的社區,彼此互不認識。為了加快居民之間的融入,通過組織居民一起過節則成為了一種有效的潤滑劑和助推器。在冷水河社區社工和社區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一起策劃組織了《樹敬老愛老之民風、筑和諧美好新家園——重陽節社區聯歡活動》、《情滿中秋、歡度國慶聯誼會》、《恰迎冬至喜眉梢、你我皆是主“餃”人》、《團結戰“疫”,共度新春》等活動。




5.社區有了導航,更加便于居民找到回家的路
冷水河社區作為新建搬遷社區,在民政社工進駐之前,在地圖上無法導航找到社區名字,這給社區的親朋好友和外來工作服務等人員造成很大的麻煩。通過民政社工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向網絡平臺申請,最終讓“冷水河社區”在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和騰訊地圖等常用地圖上面有了精準定位,更加方便了大家的日常出行,進一步增加了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和存在感。



6.社區有了微信公眾號,積極傳播正能量
網絡新媒體成為了當前人民交流溝通的重要渠道,社區宣傳方面也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在社工進駐之前,社區所有的活動宣傳主要依靠微信群、廣播或工作人員逐棟走訪等宣傳方式,這容易出現信息過期,宣傳不到位等問題。社工進駐后,通過與社區負責人溝通,為社區申請了屬于自己的微信公眾號,進一步擴寬了信息傳遞渠道。在為社區居民做實事的同時,也積極向社區居民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具體的惠民服務內容。



7.社區有了個案工作服務,無助的心靈有了安放
針對社區部分特殊群體,社工團隊成員通過運用專業的個案服務方法,為其提供個別化服務,包括上門輔導、心理咨詢、資源鏈接等,為其提供無微不至的關心,實現“零距離”服務,一個也不落下。比如:為個別行為偏差的小朋友給予及時、正向的引導,促進其健康成長;針對社區高齡黨員,民政社工上門拜訪,了解其生活狀況,與之談心,給予愛的關懷等暖心服務。



8.社區有了志愿者,愛心有了傳遞的介質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制度化,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為了增強搬遷居民的自助互助意識,為服務的可持續發展培育新的力量,社工攜手志愿者隊伍共同前行。在中秋節,社工組織青少年志愿者去舊州中心敬老院為老人們打掃衛生,與老人談心,共度集體生日;在重陽節,攜手社區廣場舞隊和黃平縣老年協會志愿者給居民表演精彩的節目;在冬至節,給特困家庭送餃子,送溫暖;在雷鋒志愿行活動中,青少年志愿者主動為社區打掃衛生,發放環保倡議書。與此同時,應民政局倡導,社工對專項志愿者、集體志愿者提供通識培訓、專項培訓等,并進行網上登記、注冊。






9.疫情安全防控,我們在行動
疫情防控工作進入常態化,最切忌的是居民麻痹大意,許多居民外出聚集不習慣戴口罩,對國家疫情防控最新政策關注不夠、了解不夠。民政社工將疫情常規防控工作轉為線上線下相結合,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做好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尤其是在2020年春節期間,社區務工回家的人員較多,親朋好友之間走訪比較頻繁,疫情安全防控壓力較大。對此,社區民政社工大力招募社區志愿者,動員社區熱心志愿者骨干加入到這場抗疫戰斗中來,攜同社區共同做好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提高居民疫情防控安全意。




10.打造社區惠民服務平臺,社工在行動
通過社工前期的走訪和需求調研,了解到社區的整體布局和設施比較完善,但仍然存在部分瑕疵,例如:制度化建設不夠完善,社區服務不夠周到,少量基礎設施配備不齊全等。因此社工本著“以人為本,為民服務”的宗旨,多次與社區工作人員進行溝通協調,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一起打造社區惠民服務平臺。比如:制作社區鳥瞰圖,解決了外來人員經常在社區迷路的問題;給老年活動室配備煙灰缸、垃圾桶等基本設施,有效解決了老年活動室垃圾遍地、煙灰彌漫的問題;此外,還總結提煉出屬于冷水河社區的“新市民十二公約”,為營造和諧、平安、幸福社區而共同努力。





黃平縣冷水河易地扶貧搬遷社區的“新變化”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與指導;離不開民政積極引進、培養社工專業人才;離不開社工項目團隊成員克服各種艱難險阻而長期不懈的努力;離不開眾多愛心志愿者的參與和支持。大愛無疆,讓我們繼續攜手“黔”行,共創輝煌。


拓展閱讀:本次服務項目是由黔東南州心理健康教育協會作為服務承接方,該協會在州民政、團州委、州婦聯、州教育等部門的關心指導下,與2017年正式加入社會工作服務的專業隊伍,4年來,承接項目2個、先后有18人次加入各類型社工服務團隊,共培養持證社工10人(中級1人、初級9人)。協會在社會工作領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整合本地專業社工人才,積極申報并實施管理項目。2020年承接的貴州省社會工作“社工黔行”系列黃平縣冷水河易地扶貧搬遷社區服務項目,該項目是加強我省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推進社會工作快速發展的重要措施,對完善政府職能、創新社會治理和助力扶貧攻堅、構建和諧貴州具有重要意義。充分發揮本土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力量,服務地方的同時為當地培養更多的專業社會工作人才。(社工黔行冷水河易地扶貧搬遷小區服務團隊 供稿)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