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重安鎮在開展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改革中,立足鎮情,因地制宜,開拓創新,積極探索“黨建+’三變’改革”的實踐模式,走出一條黨建引領“三變”改革的新路子,不僅增加了群眾的收入,促進了產業發展,還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自脫貧攻堅戰役以來,重安鎮積極響應大力發展農村產業發展,以基層黨建為抓手,以“賦能產業、聚力健康、助推脫貧”為主題,立足全鎮資源優勢,深入推進“三變”改革,將壩區經濟納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不斷推進壩區經濟體系建設向深向廣發展,如今,壩區經濟建設已成為該鎮廣大農戶脫貧致富的“金鑰匙”。
為大力推進壩區經濟產業建設,重安鎮深入謀劃,結合重安鎮土地資源、氣候資源以及地理優勢,制定了安江、皎沙壩區經濟產業發展規劃,將壩區經濟產業納入全鎮的經濟體系建設中,從新技術、新品種推廣,到通過招商引資,盤活土地資源,全力推進安江、皎沙壩區經濟產業生態發展的良好格局。

重安鎮緊緊圍繞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一主題,大力推進食用菌、椿芽、油茶等產業發展,搭建“黨建+三變+合作社(公司)+基地+貧困”平臺,采用“基地務工、輻射帶動、保底分紅”的創新模式,通過與貧困戶簽訂種植協議,實行統一管理、統一培訓、統一銷售,直接帶動75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增收。
同時以安江、皎沙壩區向四周輻射,通過“專業合作社、企業+村級黨組織+農戶”的模式,合作社與企業通力合作,經驗共享,以基層黨組織為依托,面向農戶,針對農戶提出的“疑難雜癥”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并與鎮上農技專家組建專家團,到村開展技術指導40余次,解決技術難題70個,在村開展農業技術培訓會10起,大大提高了農戶的種植技術水平,為農戶增產增收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2020年,通過以安江壩區、皎沙壩區為中心,依托各村種殖專業合作社,全鎮已形成油菜種植1720畝,蠶豆種植1603畝,油茶種植700畝,食用菌種植400畝,椿芽種植155畝,其他蔬菜種植8330畝的種植規模,帶動全鎮4469戶18894人實現全面脫貧,下一步重安鎮認真貫徹落實產業革命“八要素”,把產業扶貧作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立足于以重點發展好“安江壩區”“皎沙壩區”特色產業為主導,統籌推進“林下養雞”“林下養蜂”“生態養豬”等特色產業共同發展的有機模式,在為帶領農戶增收致富的同時,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為鄉村振興打下夯實的基層。(呂宗祐)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