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截至目前,全省已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 10833 處,遍及全省 88 個縣 ( 市、區、特區 ) ,受威脅人數 131.6 萬人,發災后可能造成的潛在經濟損失約 479 億元。
2019 年,全省共發生各類地質災害 29 起,共造成 44 人死亡、9 人失蹤、13 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 20607 萬元。全省成功避讓地質災害 20 起,避免人員傷亡 2042 人,避免直接經濟損失 3768 萬元,成功避讓起數占全年發災起數 69%。
據了解,根據我省地質環境特征、極端氣候預測等因素,結合水城 "7.23" 特大山體滑坡等近年來發生的典型災害成因和特點綜合分析,2020 年度全省地質災害風險仍將較高,預估發生起數可能在 64 起(近 3 年平均值)左右。
同時,全省地形地貌、地層巖性結構特征較復雜,公路、鐵路、建房切坡等在建工程活動區域容易突發地質災害。省內西部具有地形切割強烈,地貌組合特征復雜,地層巖性軟硬相間且不均勻性等特點,煤炭開采區地表變形容易引發地質災害。
主要發生區:畢節市南部及西部、六盤水市、黔西南州北部及東部、安順市、銅仁市等地。一般發生區:貴陽市、遵義市、畢節市北部及東部、黔西南州中西部、黔南州、黔東南州等地。
會議認為,降雨仍是誘發突發性地質災害的主要因素。2020 年汛期降雨較往年平均偏多,且在時空分布上差異較大,地質災害會主要發生在汛期(5 月至 9 月),發災高峰時段在主汛期(6 月至 8 月),特別是大暴雨、特大暴雨和連日中到大雨強降雨時段,以及出現異常或極端天氣時段。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