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2018年8月28日,臺江縣正式印發《臺江縣“最美家鄉·愛我臺江” 文明創建活動實施方案》,提出在城區每條道路設立街長,實施街長負責制,街長通過定期檢查,發現和掌握所負責道路及兩側樓院城市管理問題,督促協調作業養護部門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落實精細化管理責任。
壓實責任,縣級領導任“街長”
由縣委常委縣領導任“街長”,縣直職能部門主要領導任“段長”,在“街長”的領導下,“段長”對責任路段的街道超店經營、占道經營、亂搭亂建、排煙排污等問題實施全面綜合管理,推進城市管理工作,進一步實現文明規范、整潔有序、精致精美的城市面貌。
同時,臺江縣結合工作實際,縣城按照“一街一長、分段管理、整體提升”,村寨按照“十戶一體”的工作思路,為縣城主干道配備“街長”、村寨選出“戶長”,將城市管理、村寨治理延伸到小街小巷村頭村尾。
當前,“街長制”已在縣城區全面鋪開,各街道、社區和城中村全部實現網格化管理。
據悉,“街長制”“十戶一體”集中了臺江縣原來散亂、瑣碎的城市管理、農村治理模式,使轄區內的日常巡查整治工作更加扎實、精細。監管部門采取隨機實地查看、查閱日志等形式對每個網格區域進行嚴格監督考核,確保城市管理規范、鄉村治理高效運作。
街長包干,解決“沒人管”和“多頭管”
以往,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在街道與街道的管理交叉或重疊區域,難免出現責任劃分不清的情況,例如哪條小路上的衛生死角該由哪一方清理等問題,自從有了“街長制”,每條街道都有街長專門負責,亂停車、亂堆垃圾等問題都能找街長解決,城市管理的死角也越來越少,精細化管理標準也可落實到最后一米。
“街長制”最具進步意義的一點是集合多種資源,調動群眾積極性,引導更多居民參與其中,讓社區治理發展變得不只是政府一家的事,而是政府主導居民主要參與共同治理。
2018年秀眉社區自實施“街長制”以來,管理機制得到進一步改善,大街小巷的環境衛生得到良好轉變,處置問題的速度、質量大幅度提升,群眾開始習慣直接通過“街長”“段長”反饋問題尋求解決辦法,真正實現了發現問題在基層、化解在初期的目的,有效減少了群眾通過縣、街道辦事處、社區等部門反映問題后從上至下的流轉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街長制”受到了市民群眾的一致認可。
問題導向,建立健全街長工作調度機制
為了推進 “街長制”工作落實,臺江縣建立了定期報送制度和簡報制度及典型培育制度,通過排行榜、典型案例等方式,協調調度社區工作推進。縣文明辦下發整改專報9期,充分發揮專報宣傳調度作用,一批廣告牌匾、違章建筑、游商浮販、雜物占道等問題在相關部門的聯動下第一時間得到了解決,取得了良好實效。
近年來,臺江縣把縣城每條街劃分若干條小巷,在“街長”的領導下,“段長”對路段負責,形成了一級對一級負責的街道管理體系,實現信息化、網絡化管理無縫隙、全覆蓋,確保“街街有人看、戶戶有人管”。
“街長制”作為城市管理領域的一項創新制度,在目前推行的短短三年的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問題,在工作開展和落實上還需要不斷健全完善。目前,臺江縣街長基本都是兼職,還需要逐步轉變角色認知,樹立“街長”責任意識,切實領會“街長制”工作內涵,轉變街長工作只是上街拍拍照、傳傳照片的認識,強化街長著力解決問題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共同推進街長制工作步入正軌。下一步,臺江縣將全力落實縣委、縣政府工作部署,會同縣人大加強制度建設,建立一整套規范有效地運行機制,包括監督檢查機制、問題發現解決機制、市民群眾參與機制、典型宣傳培樹機制等等,打造具有臺江特色的街長制工作模式,助力美麗臺江建設。(張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