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近年來,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對口幫扶貴州省臺江縣,兩地緊緊圍繞對口幫扶協議內容,突出“黨建扶貧”,立足“臺江所需、余杭所能”,以“鞏固脫貧成果,留下扶貧干貨”為目標,精準實施幫扶行動,為臺江縣實現整縣脫貧摘帽和沖刺90天打贏殲滅戰貢獻了積極力量。

臺江縣老屯鄉東西部協作項目,皆蒿村大棚基地。
靚化農村 助力鄉村旅游
新年伊始,受到疫情影響,到臺江縣臺拱街道紅陽村游玩的游客并不多。筆者迎著春日暖風走進紅陽村,眼前一派世外桃園景象映入眼中,溪水潺潺、蟲鳴鳥叫,干凈整潔的古樸青石板步道旁是依山而建的苗家吊腳樓,鱗次櫛比,掩映在翠竹吉樹之中,猶如置身自然山水畫長廊中。
“以前我們村哪有這么漂亮哦,是得國家的政策幫扶,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項目,才有現在這么漂亮的樣子。現在村里干凈得很,游客都夸我們村寨像一幅畫!其他村子的村民更是羨慕我們,說我們不僅住在旅游景點,還吃上了旅游飯,家家都受益。”說到紅陽村的變化,村黨支部書記姚登科總有說不完的話。
貴州省臺江縣一個苗族人口占97.80%的民族縣,民族旅游文化濃郁,是一個多元化的原生態旅游勝地,發展鄉村旅游更是一項‘帶一接二連三’的綜合性富民產業,臺江縣將鄉村旅游和精準扶貧融合發展,即捆綁貧困戶抱團發展,又避免惡性競爭。據了解,余杭區在對口幫扶臺江縣后,先后投入576萬元幫扶資金,集中幫助臺拱街道紅陽村、老屯鄉長灘村、排羊鄉富強村利用自身生態文化優勢打造成各具特色的民宿村落,建成“媽媽制造”紅陽體驗坊,改造民宿,把苗族文化融入山寨的一草一木,一房一舍,吸引游客走進大山感受苗文化魅力。
“村里現在發展起了鄉村旅游,我家也搞得有民宿和農家樂,去年分紅我都得了27500元,黨的政策越來越好,發展也是一天比一天好,我們的收入也漸漸增加了。”臺江縣老屯鄉長灘村四組貧困戶楊勝奎說。2019年長灘村代表黔東南州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紅陽村被評選為貴州省鄉村旅游重點村。2019年,僅紅陽、長灘兩個鄉村就接待游客5萬人次,旅游收入近200余萬元。

臺江縣老屯鄉東西部協作項目,工人在秀珍菇基地采摘秀珍菇
共謀發展 產業請進家來
“以前打工都是出去,現在工廠開到家門口來了, 方便得很,從家走路到廠也就十幾分鐘的路程,我文化不高,也沒有技術,出去打工也難,現在在這里打工每個月工資還有3800元呢!”在臺江縣老屯鄉秀珍菇基地務工的長灘村貧困戶黃約央說。
近年,臺江縣委、縣政府的重點打造以菌菇為“一縣一業”的扶貧產業,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項目也圍繞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來開展幫扶。2018年余杭區投入900萬元幫扶資金建設臺江縣秀珍菇產業化基地,產業項目覆蓋老屯鄉6個貧困村,利益聯結貧困人口1440名,成為全縣菌菇產業的標桿項目。同時基地建設可直接解決農村貧困戶剩余勞動力200個以上,實現每個農民工就業工資收入6萬元以上。2020年繼續投入幫扶資金530萬擴建該基地,項目將追加覆蓋臺江縣貧困發生率較高的5個深度貧困村的636名貧困人口。
2014年以來,東西部扶貧協作,杭州市結合臺江縣發展實際,精準實施“產業發展、就業創業、消費增收、教育醫療、干部人才”和“攜手奔小康”“5+1”幫扶行動,積極調動各方資源,全力打造“五園兩校十工坊”,助力臺江縣產業優化升級。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579億元,共實施幫扶項目55個,產業項目利益聯結貧困人口10285人。通過浙江籍產業項目合作、東西部扶貧協作幫扶項目、扶貧車間,以及杭州市屬、余杭區屬國有企業結對幫扶開展公益性崗位,帶動1509名貧困人口就近就業。并依托杭州藝尚小鎮資源,積極牽線并落實500萬元幫扶資金,幫助臺江縣引入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媽媽制造”項目,成立縣級“媽媽制造”苗手工合作社,在9個鄉鎮(街道)和2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設立“媽媽制造”扶貧工坊,采用“一社多坊眾創”扶貧模式,通過產品設計、品牌推廣、平臺搭建、訂單導入、技能培訓,可吸納300名以上留守貧困婦女就近就業,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解決就業 勞務輸送到廠
臺江縣通過東西部協作對接企業解決“招工難”問題,充分借助三級組織部門、余杭區等幫扶單位力量,發揮兩地勞務聯絡服務站紐帶作用,及時掌握企業復工時間及崗位需求情況,確保勞務輸出有序開展。
老屯鄉望虎屯村民田井兵一家在網格員的宣傳下得知臺江縣委、縣政府組織勞務輸出。便積極報名前往,田井兵說:“以前去杭州打工的時候都是坐綠皮火車,現在政府的政策越來越好,在疫情期間我們出去打工政府還給我安排了專車專列,全程車費全免,還給我們提供吃的,貼心得很。”
臺江縣按照人員“出發有組織、到達有對接”的工作原則,整合企業用工方和勞務輸出人的雙向資源,在余杭區11家企業建立就業基地,組織動員1200余名勞動力(貧困勞動力約占50%)到浙江省務工,輸送51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到杭州免費就讀職校。疫情防控期間,通過有序組織,先后有2544名民工順利返崗就業。截至目前,全縣累計返崗務工人員19699人,其中省外返崗就業10591人,省內返崗就業9108人。
“輸血”幫扶強化群眾“造血”能力。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圍繞技能提升,堅持以“一戶一技能,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為目標,加大安排幫扶資金,對臺江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員開展食用菌栽培管理、繡娘刺繡、鄉村旅游接待服務等方面業務技能培訓。“苗族婦女幾乎都會針線活,制作苗繡,培訓主要是引導她們的刺繡手藝和想法往市場需求靠攏,在家就能賺錢。”臺江縣刺繡培訓師石傳英說。
東西部扶貧協作以來,兩地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全力推動幫扶工作深入開展,深化區域合作,推進東部產業向西部梯度轉移,實現產業互補、人員互動、技術互學、觀念互通、作風互鑒,共同發展。(邰春)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