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每年11月,秋收后休整了一個多月的田間又熱鬧起來了,翻地打窩播種忙得不亦樂乎,用當地的話來講叫做“農忙第二季”,秋收后種蘿卜已成為洛香鎮該鎮村民鼓起錢袋子的又一門路,通過村“兩委”與貴州君安高貿食品文化置業有限公司合作,簽訂種植收購合同,由村里提供田地,公司負責種子發放和0.5元/斤穩價回收,成功走出了一條“農戶+村‘兩委’+公司”的抱團發展模式,給該鎮戰勝貧困注入了力量。

蘿卜生長期為三個月左右,今年2月到了收獲時節。一手抓防控一手抓收獲成為了該鎮面臨的考驗。為做好防控與采收兩不誤,洛香鎮采取“定點、定線、定人”的方式進行兩手抓,定點即為明確統一地點進行收購,定線即為規劃進出村路線,一氣到達,途中不停留,定人即為明確收購人和采收人,避免聚集。通過“三定”方式的實施,該鎮蘿卜的采收得以正常進行。

每天天剛亮,和其他農戶一樣,滾進新提著工具和收納袋早早的來到田里開始一天的蘿卜采收。眼看著一個個又白又胖的大蘿卜從土里“鉆”出來,滾進新深知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望著一畝多白胖胖的蘿卜,他的心里早已樂開了花,干起活來更加帶勁。
滾進新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于2019年已脫貧,世代都已務農為主,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種蘿卜對于他來說是“分內事”,從下種子、施肥管理到采收都是行家,在脫貧攻堅抱團發展政策實施推動下,滾進新也逐漸的在轉變自己的角色,由原來自給自足的農耕模式轉變為外輸換錢,實現了資源轉變為經濟,據統計,他種的蘿卜畝產量在9000余斤,畝產值4500元左右,加上秋收種的紅米畝產值6000元,一年下來,滾進新一畝多田畝產值達到了10000余元。
“現在國家政策越來越好,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我相信只要勤勞肯干,我們農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小康的幸福生活會屬于我們的”。拿著一沓剛賣蘿卜的新錢,滾進新笑著說著。

這個初春,和滾進新一樣,岑西、三團、登岜、弄胖等村的農戶都沉浸在收獲的喜悅中,據統計,全鎮共種蘿卜600余畝,涉及168戶710人,覆蓋種植村的所有剩余勞動力,平均畝產量8000斤,總收入達240萬元左右。收完蘿卜后就到了春耕時節,時間剛好鏈接上,種蘿卜已成為當地填補農閑空白期投資小、周期短、收入穩的一項產業,深受當地農戶青睞,堅信鼓起“錢袋子”的日子終將促進洛香鎮全面同步小康的到來。(黃 玉)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