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實施產業培育工程。著力轉變經濟粗放型發展的結構,整合原駐地可耕種土地資源、山林資源和人力資源,重點發展特色種養、生態公益林建設產業;結合安置點的輻射優勢,重點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商貿餐飲、交通運輸等產業,實現園區發展、小城鎮建設、生態建設與移民就業互利共贏。實施就業安置工程。結合安置點的發展優勢和企業用工需求,采取園區企業就業一批、城鎮經商一批、勞務輸出一批、社區服務和公益崗位安置一批的辦法,促進搬遷戶自主擇業,靈活就業。實施技能培訓工程。實施“萬名農村‘三農’人才下基層服務計劃”,組建“專家服務團”、開辦“流動技校”,開展上門服務,強化移民實用技術培訓,出臺政策支持移民搬遷戶及特困戶家庭子女免費就讀從江職業技術學校,不斷增強移民群眾“自我造血”功能。確保哪里有移民,哪里就有黨組織的真情服務;哪里有移民工作任務,哪里就有黨組織的堅強領導。(符愛波)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