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2月20日,歷時數天的從江縣高增鄉占里侗寨吃相思活動當日結束,熱情好客的占里村男女老少吹笙唱歌,用吃相思活動最后一道禮俗“打花臉”來歡送前來做客的丙妹鎮龍江村的侗族朋友,送客場面隆重、熱情、浪漫!



“吃相思”是侗族地區節日期間或農閑時節,村與村、寨與寨之間相互走訪的一種民俗活動。期間,大家集體飲酒作樂,共同歡唱表演,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獨特多樣。活動時間一般在正月間,三至五天結束。



當吃相思活動結束時,客人要返程,主人要送別。主寨家家戶戶用糯米草包糯米飯,煮紅蛋贈送客人,集體贈送的有錦旗、彩匾、活羊、活豬、活牛等,姑娘贈送的有面巾、手帕、鞋墊、繡花帶等。這些紀念品都掛在竹竿上讓路人欣賞。送羊的表達主人一般情意,送牛的表達主人情意深厚,總之,送這些帶尾巴的牲畜,意味著此次吃相思尚未完結,還有尾巴,預示下次(來年或隔年)將要回訪,若送不帶尾巴之物,則說明已全部結束。當客人受禮后,則以紅包回報致謝。當主人放三鐵響炮歡送客人出寨門后,雙方男女青年還用紅、綠等有色之膏物互相涂抹對方的臉,表示此次吃相思已找到了意中人,用此作標記,以后要到家來求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