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昨天,央視用6分12秒,揭秘了這些“神秘”貴州制造背后的故事。

昨天,央視財經頻道播出了大型紀錄片《大山里的共和國建設者》第8集——《融合》。節目講述了這樣一群人,堅守在貴州的大山里,堅守在國防工業的第一線,干出了驚天動地的事……

在貴州安順的大山深處,有一家山洞工廠,代號011。
中國人自己生產的第一架殲6Ⅲ戰斗機就從這里起飛,打破了中國制造不出戰斗機的言論。

曾經的工業設備今天依舊還在,它成為了中國工業制造的一份記憶。
如今,貴飛已經能夠獨立研制出最新型的教練機,不但能配裝世界先進的航空電子設備,還可以掛載航炮、導彈等多種武器。在新建的復合材料生產基地,翼龍Ⅱ無人機的柔性機翼正在生產。
航空工業貴飛董事長王文飛希望抓住國家軍民融合戰略發展機遇期,把民營企業的能力、資本、人才、資金,引入到貴飛公司,解決短板問題。

在復合材料車間里,工人門正在預備無人機機翼上壁板的模具,它是加工機翼的重要工具,僅僅這樣一個上壁板的模具就要投資一千多萬,而整個工廠的投資已經超過了二點五個億,這對連年虧損的貴飛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但這家工廠是由江蘇揚州的一家民營企業投資建成的。
王文飛希望打造一個軍民融合式的,航空武器裝備研發制造新體系,有了聯合體的十九家單位,整個加工制造能力變得非常強大。
昨天,山洞里飛出殲6Ⅲ,今天,世界上最先進的察打一體無人機又從這片黔西高原上展翅高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