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2017年,隨著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蓬勃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農產品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快速增長。農業園區、三產融合等平臺建設扎實推進,品牌農業亮點紛呈,產業扶貧捷報頻傳,農村改革不斷深化,發展活力持續增強。全省農業農村經濟保持較快增長步伐,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器”“壓艙石”作用進一步凸顯。
2017年,全省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2020.78億元,同比增長6.7%;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29.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69元,比上年增長9.6%。全省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128.48億元,比上年增長6.5%,增速比上年加快0.6個百分點。
2.農村“三變”改革納入中央1號文件全省推廣實現縣域全覆蓋
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7〕1號)公開發布,我省農村“三變”改革被納入其中。這標志著發端于我省的農村“三變”改革得到中央充分肯定,成為全國推廣的典型經驗。
2017年我省“三變”改革試點實現88個縣全覆蓋,涉及968個鄉鎮2523個村,其中貧困村1232個、貧困人口61.5萬人。改革村級集體經濟大幅增長,有力推進了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脫貧攻堅。六盤水市增補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主要承擔“三變”改革任務。
3.產業扶貧取得實質性成效四大農業產業帶動83.5萬貧困人口發展
2017年,全省全力實施大扶貧戰略行動,圍繞打贏產業扶貧硬仗,強力推進脫貧攻堅產業扶貧子基金加速落地,堅持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成立蔬菜、家禽扶貧工作專班,產業扶貧取得實質性進展。
全省大力實施蔬菜、食用菌、生態家禽、茶葉、中藥材和“一縣一業”等產業扶貧項目。其中,生態家禽、蔬菜、茶、食用菌等四大農業產業帶動83.5萬貧困人口發展。預計全年減少貧困人口120萬人,全省貧困人口減少到272.8萬人。赤水市成為首個脫貧摘帽貧困縣,90個貧困鄉鎮“減貧摘帽”,2300個貧困村退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8%左右。
4.31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項目完成投資24.27億元
2017年,我省積極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破試點區域產業界限,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推動跨業、跨界、跨區域發展。
思南、湄潭等地的31個一二三產業融合項目建設進展順利,財政資金放大效應明顯,累計投入資金24.27億元。同時,中央、省級資金3.74億元撬動金融、社會投資20.53億元。
積極探索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2017年,預計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營業收入達80億元,同比增長20%。
5.市場拓展助推農產品“泉涌”發展
2017年,我省堅持念好“山字經”、種好“搖錢樹”、打好特色牌,實施綠色農產品“泉涌”工程,重點推進生態畜牧業、茶業等十大類特色優勢產業發展。
積極組織開展農校、農超對接,開設產業扶貧蔬菜銷售專區,并組織省內企業赴京、滬、粵、渝等重點目標市場開展推介展銷,壯大“黔貨出山”實力。
“貴州綠茶”開創了省級茶葉區域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先河。“都勻毛尖”獲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湄潭翠芽”獲中國優質茶葉區域公用品牌,“蝦子辣椒”“興仁薏仁米”“威寧馬鈴薯”獲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6.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糧經比調整為38:62
2017年,全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優養殖業和種植業結構。
其中,突出發展茶產業,以牛、羊、生態禽為重點的畜牧業,以辣椒和食用菌為重點的蔬菜產業,以火龍果和獼猴桃為重點的精品果業,全省糧經作物種植比調整為38:62。
實施“一減一增”結構調整工程,調減玉米種植面積85萬畝,同比減少7%。食用菌、蔬菜種植面積1682.59萬畝。
調優養殖業結構,推進生態家禽產業大發展,2017年全省家禽出欄1.47億羽,同比增長41.3%。
7.“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亮點紛呈
2017年著重打造“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版,以60戶左右的自然村寨為單元,共打造76個省級“四在農家·美麗鄉村”新農村建設省級示范點。
涌現出息烽縣紅巖葡萄溝、盤州市舍烹村等精品型示范點,留住了鄉愁,農民獲得感增強。
截至2017年,全省已有各級“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點19360個,覆蓋10890個村、2.6萬個自然村寨,占全省行政村總數的60.5%。
創建省級“四在農家·美麗鄉村”新農村建設示范點300個,省級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示范點290個,受益群眾達1800多萬人。
8.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大省建設初見成效
2017年以來,我省堅持質量興農,以提高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為目標,扎實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積極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大省建設已初見成效。
全省“三品一標”農產品總數達4084個,種植面積3496.3萬畝,占6828萬畝耕地面積的51.2%。
遵義市播州區、印江自治縣、羅甸縣等3個縣(區)被農業部命名為首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鳳岡縣、畢節市七星關區、雷山縣、習水縣、長順縣、江口縣等6個縣(區)被農業部認定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創建試點單位。
9.水城縣、湄潭縣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
2017年6月,農業部、財政部公布了全國第一批共11個批準創建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名單,水城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入選。
10月,湄潭現代農業產業園入選第二批3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
全省以園區為載體,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到2017年底,省級龍頭企業達711家,同比增長22%;農民合作社達5.7萬家,同比增長21%;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38萬人。全省省級園區發展到431個,完成投資1564億元,綜合產值2298億元,銷售收入2030億元。
10.農業會展經濟好戲連臺
2017年,全省農業會展經濟奏響農業會展經濟新樂章,好戲連臺:
4月28日,“2017中國·貴州國際茶文化節暨茶產業博覽會”在湄潭縣開幕,農業部授予我省“貴州綠茶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8月5日,“2017中國·遵義第二屆國際辣椒博覽會”開幕,中國蔬菜流通協會授予遵義市“中國辣椒之都”稱號。
接著,9月10日,第十二屆中國牛業發展大會在鳳岡縣舉行;9月16日,“中國·貴陽國際特色農產品交易會”在貴陽開幕,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組團參展。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