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2018年是麻江縣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年。時至五月,全縣脫貧工作進入了緊張的倒計時階段,縣公安局選派的駐宣威鎮基東村第一書記到任已近兩個月了,工作成效如何,我們不妨去看看。

跟水利技術人員規劃水渠線路,確保盡早引水供應

路過而不走過,主動幫助群眾保存勞動成果
2018年3月,縣公安局黨委根據縣委政府的統一部署,選派了德才兼備的吳秀于同志進駐基東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之后,他扎下根來、俯下身去,全身心的投入到幫扶工作之中,盡快進入角色,積極配合村兩委著力于基東村興修水渠、組建合作社、搭建大棚、外出參觀、引進項目、聯系專家、組織培訓、宣傳政策、落實獎補、解決糾紛、強化治安,在扶貧扶志、扶危濟困、發展經濟、促進和諧發展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村支書李鐘才介紹說:“吳書記到基東村之后,把村委會當家里,把群眾當親人,基本上沒有周末和節假日,主動跟群眾打成一片,成了仫佬族群眾的貼心人,老百姓有什么問題都喜歡來找他解決”。
“其實群眾是最純樸的,如果能將心比心,他會記住你的,遇到個別思想不通的人,多點耐心、多點方法、說通道理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吳秀于這樣說,“駐村扶貧是工作需要,雖然隔行如隔山,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再難再累我也要盡全力去做好,決不辜負縣公安局黨委的信任,決不辜負基東村群眾的期待”。
5月22日,艷陽高照,吳秀于和村支書李鐘才趕緊上山,和水利設計的技術員規劃引水渠的線路,確保基東大寨群眾的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在村合作社大棚區,他介紹說:保障收益是脫貧的根本基礎,比如旁邊這139畝田,以前種水稻,就要靠天吃飯,如果風調雨順的話,每畝收入也不過1000塊錢,吃飽肚子尚可,脫貧致富就無從談起。為了搞活經濟,我們號召群眾組成合作社,搭建大棚種植反季節葡萄,按照畝產最低3000斤、價格8塊計算,每畝至少有24000塊錢收入,是水稻收入的24倍。還有30畝水塘,引進成活率高的臺灣泥鰍和小龍蝦,按最低畝產3000斤、價格9塊計算,一畝產值27000元,30畝就差不多90萬元毛賬收入。引進的由于是“三高”項目(高投資、高風險、高收入),農民個體無力承擔,全村259戶貧困戶組成合作社后,加上股東投入和把握市場,形成了合力,農民承擔風險小、投資額度小、保底收入高,脫貧致富就有了希望。

認真調查核實,確保不發生錯評漏評、錯退漏退問題

他特別放心不下的是貧困戶劉老漢家的房子何時才能改造
接近下午,電閃雷鳴,眼看即將下暴雨,村民文錫光家的獼猴桃地里剛施肥,如果不及時蓋膜,半畝果苗又要受災,吳秀于和輔警文銀光顧不上回去吃午飯,趕緊下田幫助蓋膜、填土、夯實,不讓雨水沖走農民的辛勤勞作。在回村委會的途中,途經73歲貧困戶劉大洲家門口,他再次上門動員他家辦理危房改造手續,苦口婆心,宣傳政策,直到劉老漢歡歡喜喜將他們禮送出門,這才返回到村委會。這時已經是烏云密布,他遙望天空,表情十分凝重,興許他又在擔心這場大雨會不會給哪一家帶來麻煩……

田間地頭,總有這個警察書記的身影

扎下根來、俯下身去,做群眾的貼心人

就是這樣一個穿警服的村第一書記,總是有忙不完的事,總是有操不完的心,不惑之年了,老婆在一邊、孩子在一邊、自己又這樣拼命,還圖哪樣?他說不甘心吶!這個年代是餓不了勤快人的,但是有些人,人窮志也窮,“等靠要懶甩”的思想不改變不行,扶貧先扶志,任務還很艱巨。作為一名老黨員、作為一名人民警察,有局黨委作堅強后盾,有全局民警的配合支持,再難我也要挺過這一關,戰勝貧困、也要戰勝自己,才不愧對這一身警服。(張成平 龍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