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過去,由于缺乏經驗,種植的獼猴桃產量低,技術問題、銷售渠道都讓我犯愁。” 下司鎮鴻運獼猴桃基地負責人田仁忠介紹,去年,他參加了市里組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通過走出去開闊眼界,學習回來也在基地里改進了排水澆水系統調控了獼猴桃的生長環境濕度,產量比以前也提高了。
“參加培訓不僅解決了我種植獼猴桃的技術問題,更讓我的觀念新了、腦子活了,讓我從一個農業門外漢變成了職業化的新農民,掌握了更為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經營理念。如今我們的獼猴桃基地也擴大到了300畝,趕上近兩年獼猴桃的市場價格也不錯,待進入盛果期后年收入700萬元不成問題。” 田仁忠高興地說。
脫貧唯有多“壯智”,凱里市創新農村技術技能培訓方式,扶貧先扶智,把培養新型職業農民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通過舉辦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學校、移民搬遷的“農民夜校”,培養適用型人才,助推脫貧攻堅。
凱里市2016年開始在凱里一職校掛牌成立凱里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學校,下設云谷田園、苗侗百草、苗妹銀飾3個分校,將云谷田園、苗侗百草和苗妹銀飾3家龍頭企業作為實訓基地,根據農民生產、就業、創業和服務旅游產業發展的需求,將民族工藝品制作、農業種養殖技術、中草藥種植、農家樂烹飪等列為主要培訓內容,分類開設培訓班,分類安排教師和專家培訓。結合農民培訓的需要,還有果樹、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農藥安全使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電子電工、刺繡、烹飪、服裝加工、家政等培訓。
從2016年起,凱里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學校共舉辦了中、短期技能班16期1442人,長期技能學歷班1081人,脫盲培訓班10個共351人,共計完成2874人;“農民夜校”2016年開班以來,培訓移民近3000人次。
經過培訓,涌現出一批就業致富者、創業帶頭人:萬潮鎮馬田村龍大禹通過在一職校參加電子電工培訓后,到廣東中山企業做電工維護員,月工資達到3000元左右;萬潮鎮勞動橋村龍大計參加烹飪培訓后,到浙江寧波自主創業開餐廳,月收入達到萬元以上;凱棠鎮龍塘村王小龍通過烹飪培訓后,回家自己開了一個小吃店,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凱棠新村、龍塘村的110名婦女通過刺繡培訓,從企業拿到了刺繡訂單,不出家門,每人平均可以有2000以上的收入;上馬石移民搬遷戶中30余名婦女通過在2個月的服裝加工技能培訓,基本全部進入服裝廠上班就業。(顧慧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