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企業起死回生大有希望,我要留下來繼續干!”12月21日下午,陳文勇急匆匆走進六枝工礦集團公司勞動工資處辦公室,收回了自己半年前交的分流申請表。
陳文勇在玉舍煤礦干了10年技術員工作。他告訴記者,煤礦停產后,他和40多個同事無奈地選擇申請分流,準備另謀職業。企業債轉股協議簽約后,大家又紛紛回公司申請留下來繼續工作。
12月15日,六枝工礦集團公司與省國資委、農銀投資、工銀投資、信達資產管理、盤江投資控股、貴州產投集團等共同簽署《六枝工礦債轉股協議書》。此舉標志著全國首單市場化、法治化、不良債權轉為股權取得成功,也是首例多家債權人一致行動、共同轉股的成功范例,對全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具有里程碑意義和示范效應。
多措并舉改革創新化解風險
2014年以來,受市場環境逆變及安全生產事故等因素影響,六枝工礦生產經營難以為繼,虧損嚴重,出現了嚴重債務危機。截至2016年5月31日債轉股基準日,企業負債總額達到56.8億元。
六枝工礦告急!可能誘發的金融風險、社會風險告急!
危急關頭,省委、省政府果斷出手,爭取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農業銀行、工商銀行等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和各大金融債權機構支持,聚合國資委、發改委、財政廳、人社廳、國土廳、能源局、省政府金融辦等省直部門力量,群策群力打響六枝工礦脫困保衛戰。
為幫助六枝工礦化解資金鏈斷裂風險,實現脫困轉型,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指揮部署,有關省領導赴相關金融機構總部溝通協調,多次召集專題會研究、處置相關問題,指導開展具體工作,盡力促使債權銀行不抽貸、不斷貸,與企業共渡難關,為債轉股成功落地提供了堅強保障。
從2016年初調整企業領導班子,到省政府成立六枝工礦集團金融風險化解工作專班,省國資委牽頭會同貴州銀監局、省金融辦及農行、工行共同制定債務重組方案;盤江集團組成幫扶專班進駐六枝工礦實施三年幫扶行動;國資、財政、發改、國土、能源等部門幫助六枝工礦搶抓用活去產能、“三供一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等政策機遇……省委、省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和企業,堅持不懈支持六枝工礦脫困發展,力度越來越大,為實施債轉股奠定了堅實基礎。
市場化債轉股屬于新生事物,2016年10月國家出臺市場化債轉股政策之前,針對困難企業的債轉股在銀行業尚無成功先例。而六枝工礦市場化債轉股涉及政府、企業、銀行、實施機構、社會投資者等多方主體,利益關系復雜,由于債權額度、形成原因、擔保方式等差異,各債權人機構對債務重組方案分歧巨大。
“起初有人提出,不如讓企業破產了之。”12月20日,全程參與設計六枝工礦債轉股方案的農業銀行貴州省分行風險管理部總經理羅洪亮回憶說,如果倒閉清算,首先會失去六枝工礦這個大型國企,其次會對金融生態造成沖擊,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后果不堪設想。
“六枝工礦不良資產債轉股,在全國是首例,沒有經驗可循。”羅洪亮說,省國資委同省農行、省工行創新編制六枝工礦實施“類債轉股”方案時,國家有關債轉股政策尚未出臺,選擇債轉股,可以說是選擇了一條最難的路在走。
多方協力先行先試闖出新路
認準的路,再難也要堅持走下去!省政府與人民銀行、農行、工行深入研判、充分論證后一致認為,六枝工礦雖然資產負債率高,債務負擔沉重,但又面臨淘汰落后產能、資源儲量豐富、發展潛力較大的轉型升級良機,由此確定了債轉股幫助企業脫困發展的基本思路,以時間換空間,借助資源優勢,給予企業轉型發展機會,在拯救企業的同時,化解銀行風險。
唯有改革創新,六枝工礦債轉股方能成功落地。
面對債轉股工作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我省在人民銀行、銀監會的指導下,借助債委會平臺組織各家債權機構參與債轉股進程,積極協調各方克服困難,求同存異,縮小分歧,力求合作共識。
由于各家債權機構對債務重組、轉股細節等方方面面的訴求不一,制訂債轉股實施方案及有關協議歷時近兩年、累計近百次的多輪溝通、協調、談判,最終8家單位(其中4家銀行)達成實施債轉股的一致意見。
貴州六枝工礦債轉股的探索創新和有益嘗試,在全國產生了示范效應,被國家發改委列入全國13個市場化債轉股試點項目之一,為國家制訂相關政策提供了重要參考。2016年10月10日,《國務院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及《關于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出臺實施。時隔兩個月,農業銀行與貴州省政府共同簽署《六枝工礦集團市場化債轉股合作框架協議》。
歷經艱辛,終獲成功。羅洪亮感慨地說:“六枝工礦債轉股落地,靠的不僅是智慧,還有堅持。”債轉股方案及協議等法律文件形成一致意見并最終定稿,歷時半年多、十多次面對面協商、近二十次易稿,有時各方爭論不可開交,有時半夜三更還要打電話討論細節問題。12月15日簽署《六枝工礦債轉股協議書》,直到頭天晚上才最終敲定正式文本,目的就是兼顧公平、求取最大公約數。簽約后,參與各方一致認為:干得漂亮!
六枝工礦脫胎換骨邁向新生
一路走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農行、工行等有關債權人機構的大力支持下,六枝工礦全力生產自救,止血減虧,從“僵尸企業”邁向脫胎換骨的涅槃重生之路。
根據債轉股協議,六枝工礦采取“政府幫扶+企業自救+貸款轉股”的操作模式實施銀行債權轉股權,通過剝離歷史負擔、淘汰落后產能、注入優質資產、降低企業負債、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轉換經營機制等綜合化措施,從根本上恢復企業自身造血功能,增強持續發展能力。企業重組脫困的同時,將有效化解銀行風險和社會風險,實現企業、銀行、政府、社會等多方合作共贏。
實施債轉股后,將化解六枝工礦30.85億元的企業債務,企業資產負債率從101%降至40%以下,每年免付利息近2億元,真正實現降杠桿、降成本,為企業改革脫困、步入良性循環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站在新起點的六枝工礦,將如何實施新作為?六枝工礦集團公司董事長龍海岑表示,公司將與新股東一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實現國有“一元變多元,獨資變混合”的企業體制創新,用好用足配套政策,加快釋放債轉股紅利。
“做強做優非煤產業,做強做大煤炭產業”。加快改造并移交“三供一業”,預計每年可節支3000萬元左右;通過合作經營與墊資建設模式,確保化樂煤礦2018年釋放產能90萬噸;培育煤炭板塊、清潔能源板塊、商貿物流板塊、現代服務業板塊等四大業態,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力爭成為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資產經營、資本運作的新型現代企業。
“我們有望在2018年實現扭虧為盈,未來三年將穩步盈利,逐步形成年產510萬噸的煤炭產能,實現安全高效智能化機械化開采作業,持續提升企業自身健康發展能力。”龍海岑對企業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鮮活實踐一石激起千層浪
六枝工礦債轉股成功落地實施,示范效應凸顯,各方反響熱烈。
“實施債轉股,是水礦擺脫困境、實現新發展的一條捷徑。”12月20日,水礦集團公司總會計師龍治安向記者介紹,企業目前負債率高,陷入資金周轉困難、財務負擔重的困境。
2016年4月以來,水礦集團與工行、建行積極探索企業債轉股的可行性。今年12月5日,省政府明確由工行貴州省分行牽頭制定水礦債轉股方案。目前,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正在完善初步方案,計劃2018年多樣化的債轉股方案落地。
“六枝工礦成功債轉股讓我們很振奮。”開磷集團公司財務總監倪倫說,“在企業落水前,各方拉一把付出的代價會很小。一旦企業沉入水中再去挽救,付出的代價將會很大。”
據介紹,工行、建行已與開磷集團深入洽談,為企業量身打造增強資本實力和治理效率的債轉股方案,幫助開磷降低杠桿率,促進降本增效,助力做大做強。
“債轉股在市場化、法治化的框架下,有政府支持引導、總行管理部門支持指導,難度會小很多。”工商銀行貴州分行副行長何俊認為,支持貴州開展市場化債轉股,就是支持貴州發展。六枝工礦的成功,給金融機構處置類似企業不良貸款提供了寶貴的參考樣本。
人民銀行貴陽中心支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六枝工礦債轉股是遵循法治化原則、按照市場化方式,銀企合作共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幫助煤炭等周期性行業改革脫困的有益嘗試,有利于貴州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人民銀行貴陽中心支行將繼續加大對金融機構的工作指導,積極支持貴州重點企業穩妥推進債轉股工作。
據了解,省國資委將督促協調有關各方,盡快完善六枝工礦債轉股相關后續工作和措施,合力推進債轉股各項工作盡快落地見效。充分借鑒六枝工礦案例的成功經驗,與各家債權銀行進行全面深度合作,重點幫助水礦、開磷、甕福等企業研究設計債轉股路徑及方案,成熟一個推進一個,力爭明年再有2戶左右企業實施債轉股,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全省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夯實基礎。(干江東 黃軍 余昌旭)
“企業起死回生大有希望,我要留下來繼續干!”12月21日下午,陳文勇急匆匆走進六枝工礦集團公司勞動工資處辦公室,收回了自己半年前交的分流申請表。
陳文勇在玉舍煤礦干了10年技術員工作。他告訴記者,煤礦停產后,他和40多個同事無奈地選擇申請分流,準備另謀職業。企業債轉股協議簽約后,大家又紛紛回公司申請留下來繼續工作。
12月15日,六枝工礦集團公司與省國資委、農銀投資、工銀投資、信達資產管理、盤江投資控股、貴州產投集團等共同簽署《六枝工礦債轉股協議書》。此舉標志著全國首單市場化、法治化、不良債權轉為股權取得成功,也是首例多家債權人一致行動、共同轉股的成功范例,對全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具有里程碑意義和示范效應。
多措并舉改革創新化解風險
2014年以來,受市場環境逆變及安全生產事故等因素影響,六枝工礦生產經營難以為繼,虧損嚴重,出現了嚴重債務危機。截至2016年5月31日債轉股基準日,企業負債總額達到56.8億元。
六枝工礦告急!可能誘發的金融風險、社會風險告急!
危急關頭,省委、省政府果斷出手,爭取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農業銀行、工商銀行等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和各大金融債權機構支持,聚合國資委、發改委、財政廳、人社廳、國土廳、能源局、省政府金融辦等省直部門力量,群策群力打響六枝工礦脫困保衛戰。
為幫助六枝工礦化解資金鏈斷裂風險,實現脫困轉型,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指揮部署,有關省領導赴相關金融機構總部溝通協調,多次召集專題會研究、處置相關問題,指導開展具體工作,盡力促使債權銀行不抽貸、不斷貸,與企業共渡難關,為債轉股成功落地提供了堅強保障。
從2016年初調整企業領導班子,到省政府成立六枝工礦集團金融風險化解工作專班,省國資委牽頭會同貴州銀監局、省金融辦及農行、工行共同制定債務重組方案;盤江集團組成幫扶專班進駐六枝工礦實施三年幫扶行動;國資、財政、發改、國土、能源等部門幫助六枝工礦搶抓用活去產能、“三供一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等政策機遇……省委、省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和企業,堅持不懈支持六枝工礦脫困發展,力度越來越大,為實施債轉股奠定了堅實基礎。
市場化債轉股屬于新生事物,2016年10月國家出臺市場化債轉股政策之前,針對困難企業的債轉股在銀行業尚無成功先例。而六枝工礦市場化債轉股涉及政府、企業、銀行、實施機構、社會投資者等多方主體,利益關系復雜,由于債權額度、形成原因、擔保方式等差異,各債權人機構對債務重組方案分歧巨大。
“起初有人提出,不如讓企業破產了之。”12月20日,全程參與設計六枝工礦債轉股方案的農業銀行貴州省分行風險管理部總經理羅洪亮回憶說,如果倒閉清算,首先會失去六枝工礦這個大型國企,其次會對金融生態造成沖擊,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后果不堪設想。
“六枝工礦不良資產債轉股,在全國是首例,沒有經驗可循。”羅洪亮說,省國資委同省農行、省工行創新編制六枝工礦實施“類債轉股”方案時,國家有關債轉股政策尚未出臺,選擇債轉股,可以說是選擇了一條最難的路在走。
多方協力先行先試闖出新路
認準的路,再難也要堅持走下去!省政府與人民銀行、農行、工行深入研判、充分論證后一致認為,六枝工礦雖然資產負債率高,債務負擔沉重,但又面臨淘汰落后產能、資源儲量豐富、發展潛力較大的轉型升級良機,由此確定了債轉股幫助企業脫困發展的基本思路,以時間換空間,借助資源優勢,給予企業轉型發展機會,在拯救企業的同時,化解銀行風險。
唯有改革創新,六枝工礦債轉股方能成功落地。
面對債轉股工作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我省在人民銀行、銀監會的指導下,借助債委會平臺組織各家債權機構參與債轉股進程,積極協調各方克服困難,求同存異,縮小分歧,力求合作共識。
由于各家債權機構對債務重組、轉股細節等方方面面的訴求不一,制訂債轉股實施方案及有關協議歷時近兩年、累計近百次的多輪溝通、協調、談判,最終8家單位(其中4家銀行)達成實施債轉股的一致意見。
貴州六枝工礦債轉股的探索創新和有益嘗試,在全國產生了示范效應,被國家發改委列入全國13個市場化債轉股試點項目之一,為國家制訂相關政策提供了重要參考。2016年10月10日,《國務院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及《關于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出臺實施。時隔兩個月,農業銀行與貴州省政府共同簽署《六枝工礦集團市場化債轉股合作框架協議》。
歷經艱辛,終獲成功。羅洪亮感慨地說:“六枝工礦債轉股落地,靠的不僅是智慧,還有堅持。”債轉股方案及協議等法律文件形成一致意見并最終定稿,歷時半年多、十多次面對面協商、近二十次易稿,有時各方爭論不可開交,有時半夜三更還要打電話討論細節問題。12月15日簽署《六枝工礦債轉股協議書》,直到頭天晚上才最終敲定正式文本,目的就是兼顧公平、求取最大公約數。簽約后,參與各方一致認為:干得漂亮!
六枝工礦脫胎換骨邁向新生
一路走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農行、工行等有關債權人機構的大力支持下,六枝工礦全力生產自救,止血減虧,從“僵尸企業”邁向脫胎換骨的涅槃重生之路。
根據債轉股協議,六枝工礦采取“政府幫扶+企業自救+貸款轉股”的操作模式實施銀行債權轉股權,通過剝離歷史負擔、淘汰落后產能、注入優質資產、降低企業負債、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轉換經營機制等綜合化措施,從根本上恢復企業自身造血功能,增強持續發展能力。企業重組脫困的同時,將有效化解銀行風險和社會風險,實現企業、銀行、政府、社會等多方合作共贏。
實施債轉股后,將化解六枝工礦30.85億元的企業債務,企業資產負債率從101%降至40%以下,每年免付利息近2億元,真正實現降杠桿、降成本,為企業改革脫困、步入良性循環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站在新起點的六枝工礦,將如何實施新作為?六枝工礦集團公司董事長龍海岑表示,公司將與新股東一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實現國有“一元變多元,獨資變混合”的企業體制創新,用好用足配套政策,加快釋放債轉股紅利。
“做強做優非煤產業,做強做大煤炭產業”。加快改造并移交“三供一業”,預計每年可節支3000萬元左右;通過合作經營與墊資建設模式,確保化樂煤礦2018年釋放產能90萬噸;培育煤炭板塊、清潔能源板塊、商貿物流板塊、現代服務業板塊等四大業態,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力爭成為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資產經營、資本運作的新型現代企業。
“我們有望在2018年實現扭虧為盈,未來三年將穩步盈利,逐步形成年產510萬噸的煤炭產能,實現安全高效智能化機械化開采作業,持續提升企業自身健康發展能力。”龍海岑對企業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鮮活實踐一石激起千層浪
六枝工礦債轉股成功落地實施,示范效應凸顯,各方反響熱烈。
“實施債轉股,是水礦擺脫困境、實現新發展的一條捷徑。”12月20日,水礦集團公司總會計師龍治安向記者介紹,企業目前負債率高,陷入資金周轉困難、財務負擔重的困境。
2016年4月以來,水礦集團與工行、建行積極探索企業債轉股的可行性。今年12月5日,省政府明確由工行貴州省分行牽頭制定水礦債轉股方案。目前,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正在完善初步方案,計劃2018年多樣化的債轉股方案落地。
“六枝工礦成功債轉股讓我們很振奮。”開磷集團公司財務總監倪倫說,“在企業落水前,各方拉一把付出的代價會很小。一旦企業沉入水中再去挽救,付出的代價將會很大。”
據介紹,工行、建行已與開磷集團深入洽談,為企業量身打造增強資本實力和治理效率的債轉股方案,幫助開磷降低杠桿率,促進降本增效,助力做大做強。
“債轉股在市場化、法治化的框架下,有政府支持引導、總行管理部門支持指導,難度會小很多。”工商銀行貴州分行副行長何俊認為,支持貴州開展市場化債轉股,就是支持貴州發展。六枝工礦的成功,給金融機構處置類似企業不良貸款提供了寶貴的參考樣本。
人民銀行貴陽中心支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六枝工礦債轉股是遵循法治化原則、按照市場化方式,銀企合作共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幫助煤炭等周期性行業改革脫困的有益嘗試,有利于貴州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人民銀行貴陽中心支行將繼續加大對金融機構的工作指導,積極支持貴州重點企業穩妥推進債轉股工作。
據了解,省國資委將督促協調有關各方,盡快完善六枝工礦債轉股相關后續工作和措施,合力推進債轉股各項工作盡快落地見效。充分借鑒六枝工礦案例的成功經驗,與各家債權銀行進行全面深度合作,重點幫助水礦、開磷、甕福等企業研究設計債轉股路徑及方案,成熟一個推進一個,力爭明年再有2戶左右企業實施債轉股,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全省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夯實基礎。(干江東 黃軍 余昌旭)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