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農村班線客運是農村群眾出行的主要選擇方式。目前,我省農村群眾出行依然沿用傳統方式,到就近的客運站搭乘客運班線,群眾出行不便依然是制約農村發展的因素之一。為進一步方便農村群眾出行,同時提高農村班線客車的上座率與運行效率,省交通運輸廳建設完成了“通村村”平臺,并在雷山縣試點成功。該平臺利用大數據為農村老百姓出行提供班車實時查詢與預定、包車、定制班車等服務,村民只需通過手機就可以進行班車查詢與預訂等,著力解決農村群眾出行難,農貨出山入山難等問題。這是通過“互聯網 ”技術解決部分村寨最后一公里出行問題的重要補充。
根據推廣目標,今年年底前,完成3個市(州)平臺、35個縣(區、市)平臺建設與應用推廣工作;2018年底前,完成所有9個市(州)平臺、88個縣(區、市)平臺建設與應用推廣工作,完成省級平臺與市(州)平臺、縣(區、市)平臺的聯調聯試,基本實現全省農村客運網上運力調度全覆蓋。2020年“通村村”平臺將在全國推廣。力爭做到知曉率100%,下載率達50%。同時推動“車輛動態監控系統”、“運政管理系統”數據與“通村村”平臺數據共享。讓大數據給偏遠農村群眾搭建一條便捷的出行服務信息通道。
據省道路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村村”有3大創新,增加了農村校園定制班車功能。由學校提交學生往返數據后,平臺通過算法提供最優車輛調配方案并完成調配工作;
增加了農村物流功能,借助客運車輛實現了農村小件快運最后一公里當日達、農特產品即日出的要求。幫助農民尋找最近、最優的運力解決生鮮瓜果等大規模農產品的運輸需求;
增加了行業監管功能。系統可對全域內所有運營車輛的位置、速度、超載等情況進行實時監控。 (王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