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記者從7月19日在桐梓縣召開的全省山區現代水利試點推進會暨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布置會上獲悉,目前,全省已開展了26個山區現代水利試點,項目覆蓋近70萬群眾,人均增收3000元,解決灌溉面積近5萬畝。
2014年,貴州以山區現代水利示范工程為試點,探索水利工程“建管養用”一體化工作機制,統籌推進水利工程建設、運行管理、產權制度等涉水事務的改革,力求每一處工程建得成、管得了、養得起、用得好。
工程建設中,以高效節水灌溉和自動化、信息化為技術方向,以“先建機制、后建項目”為前提,鼓勵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參與建設,同時積極推行“PPP”模式,在整合財政資金的同時,撬動社會資金投入項目建設。大膽探索水利工程有形資產的產權、工程占地的土地產權及水資源的水權,使每一處工程都獲得了“身份證”,落實了“管護人”,工程的所有者、使用者、管理者吃了“定心丸”,有效解決了工程管護主體缺位的老問題。目前,我省實行電子化產權頒證管理,共明晰產權工程12.7591萬處,落實管護主體和責任工程11.3765萬處。
據介紹,不到兩年時間,貴州省山區現代水利試點已實施了四個批次,涉及思南、惠水、息烽、紫云、赤水等26個縣(市、區),總投資4.3億元。“建管養用”一體化的農村水利發展模式,已形成“我的工程我要建、我要用、我要管、我要愛護”的局面。(趙勇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