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少數民族聚集區,全州16個縣市有15個縣被列入國家級貧困縣。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黔東南州36個州直屬部門與36個貧困鄉鎮開展點對點幫扶,共同尋找脫貧致富新路子。

眼前這一片片李樹林,是黔東南州檢察院和當地政府為鄉親們謀劃的脫貧項目。如今栽了三年的李子樹已經開始掛果了,正值夏季剪枝的時候,農技專家把田間管理課搬進了李子林。

村民主動向農技人員學技術,在三年前這是不可能的事兒。雙井鎮貧困人口8381人。五年前,雙井鎮曾嘗試種植獼猴桃、金秋梨等,但最終都因氣候、技術等原因失敗了。扶貧工作隊剛開始推廣脆紅李時,鄉親們還心有余悸。扶貧隊員們只得走村串戶,掰著手指頭給大家伙算經濟賬——種上一畝玉米,收入最多只有600元。而三年后,一畝脆紅李可以賣到一萬多元。很快,膽大的村民開始跟進了。

但大部分人還是將信將疑,第一年,脆紅李總共只種上了700畝。既然大伙兒對種脆紅李沒信心,那就得想新法子。為這事兒,扶貧隊專門用30畝沙石地當試驗田。
眼下,試驗田上的脆紅李已經開始掛果了。村民們親眼看到沙石地上拇指般的小苗慢慢長大,當初不愿意種的也動了心。
三年間,雙井鎮的脆紅李種植面積已經從最初的700畝發展到9000畝。三分種,七分管,為了達到精細化管理,州里的農技專家定期來到田間地頭,教大家在李子林里套種辣椒,給大家傳授管理技術,打算在當地培養200名土專家。

幾個月前,雙井鎮成立了鎮村兩級合作社,讓分散的百姓抱成團,把分散的土地連成片,對這9000畝脆紅李統一管理,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包括2043戶貧困戶在內的鄉親們通過土地、資金入股參與產業發展。目前,合作總社已經有訂單攥在手里,脆紅李豐收的時候,就是鄉親們數錢的日子。
相關視頻推薦:貴州:結對幫扶 創出產業脫貧新路子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