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為加大對龍頭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培育力度,確保各項保障措施落到實處,貴州省于5月5日出臺了《貴州省關于支持“千企改造”工程龍頭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加快發展的相關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措施》共涉及7大項,20小項具體政策措施,為企業健康發展和項目有序推進保駕護航。5月8日,省經信委召開“千企改造”工程新聞宣傳溝通會,對《措施》進行解讀。
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踩到點上
近年來,貴州省工業發展勢頭良好,增速保持全國前列,新興產業、特色產業發展迅猛,電子信息制造、大健康新醫藥、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快速增長,但總體上,貴州省產業結構尚未發生根本性轉變,傳統產業仍然是全省工業的支柱,能礦產業占工業比重達50%左右,特色新興產業占工業比重不足20%,而且鋼鐵、冶金、化工等傳統行業受宏觀經濟影響,市場長期低迷,企業生產經營存在較大困難。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當前在經濟層面上最大的任務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就要求貴州不能繼續走規模擴張、粗放發展的老路,而是要走突出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從供給側角度發力的這條新路。
“千企改造”工程的提出,無疑是為我省工業吹響了轉型升級號角,2016年,全省共實施“千企改造”工程企業1210戶、項目1532個,1977戶企業制定轉型升級方案,完成技改投資280億元,帶動全省技改投資680億元。為了深入推進“千企改造”工程,進一步加快企業轉型步伐,確保各項工作能夠抓得在手上,落得到點上。4月初,按照“扶優扶強扶大”以及“扶新扶精扶特”的原則,從全省12個行業中篩選了113戶龍頭企業和101戶高成長性企業進行培育,力爭形成“千企改造”工程示范試點和行業領跑者,在取得經驗后在全省推廣,為產業轉型升級形成支撐和帶動。 為了切實抓好214戶企業的培育工作,從篩選企業開始,貴州省同步啟動制定相關支持政策,通過吸收省直和地方相關部門、專家學者的大量真知灼見,形成了針對性強,可操作的政策措施。《措施》既是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千企改造”的重要舉措,也是我省加強對龍頭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進行培育,促進企業提質增效的一個重要文件。
以財政資金引導激發企業核心動能
根據《措施》,為鼓勵支持龍頭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加快發展速度,提升發展質量,原有省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除去保運行穩增長外,都將轉向統一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上來,預計每年涉及資金總金額共10億元左右。為了突出資金導向性,將圍繞高端裝備、精細化工、電子信息制造、新材料、醫藥、特色食品等產業企業進行重點支持。企業可以采用多項目打包申請資金支持,具體支持金額按項目規模區別對待,做到政策支撐落到面上,資金支持落到點上。對實施產業轉型升級的投資技改項目,或招商引資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我省產業優先發展方向,當年開工建設的成長性項目,按項目投資規模進行支持。根據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原則上,財政資金獎勵和貸款貼息政策不得多頭申報重復支持。 包括財政扶持在內,《措施》提出的金融、土地、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含金量也很大。比如,優先支持納入龍頭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在境內外上市,發行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以及上市公司再融資。對龍頭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的項目,優先進入相關產業基金項目庫,并在資金安排時予以重點支持。加強工業轉型升級的用地保障,針對企業重點轉型升級項目,地方安排用地指標確有困難的,省里給予適當支持。認真落實各項稅費減免優惠政策,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投入。
以創新為動力打造企業新的高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習近平談到“必須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核心和培養造就創新型人才這個關鍵”。陳敏爾書記也在多個場合強調要牢牢抓好創新這個核心驅動力。為此,《措施》明確提出要在品牌、科技、人才等多個領域加強對企業的支持,促進企業在產品質量、管理水平、技術工藝等方面的提升,重點就是利用科技創新手段促進企業提質增效,推動我省產品、產業從產業鏈低端向產業鏈高端提升、由價值鏈低位向價值鏈高位提升。
未來的區域競爭必然是產業鏈的競爭,龍頭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加大技改和創新的方向就是要瞄準產業鏈上的短板進行補鏈和延鏈,最終培育形成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集聚。比如甕福磷化工升級項目,通過自主研發的濕法磷酸核心技術,將磷與酸反應,制得粗酸,再經過凈化工藝,制得工業級、食品級、電子級的磷酸,以此為原料發展對應的磷酸鹽產品。對于磷礦伴生的氟、碘、鉬、鎳、釩、稀土元素,通過有針對性的工藝分別進行回收,發展高附加值的電子級氫氟酸、精碘等功能化學品。下一步,就是要圍繞這些補鏈延鏈項目進行重點支持,既要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又要促進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向集群化規模化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以問題為導向倒逼企業轉型升級
企業創新能力較弱、技術含量偏低是貴州企業的普遍問題,當前現代科技水平日新月異,企業發展不進則退。我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定要倒逼企業技術進步,技術改造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不斷的降低產品的成本,這才是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為此,《措施》專門針對影響企業技改的生產要素保障、企業發展環境等問題提出相應政策傾斜,支持企業轉型升級,同時也通過出臺環保、質檢、電力優惠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倒逼企業進行轉型升級。通過電改優惠政策,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對于不實施轉型升級的企業,取消電力直接交易資格。按照國家和省安全生產規定,組織安全生產檢查,對達不到安全生產條件及存在安全生產重大隱患的企業,必須制定安全生產改造方案。根據國家環保法,嚴格規定企業環保標準和條件,對達不到環保要求的企業,必須制定環保改造方案等。 此外,對每年納入千企改造龍頭企業和骨干企業進行動態管理,制定企業準入標準,對于不達標企業,實施退出機制,并及時對下一年入選名單開展評選,確定后通過主流媒體向外界公布新一批入選企業名單。這既是對企業發展的一種肯定,也是對企業轉型發展的一種鞭策,通過每年對企業進行評估,實施動態管理,倒逼企業轉型升級。(洪英杰)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