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改”與“放”:貴州經濟有新招
跨高山、越溝壑,電力鐵軍——貴州送變電工程公司新年首季“雙喜臨門”:
第一喜,經過3年的改革破冰,帶領我省送變電業務走出困境,成為貴州國企提質增效的成功樣本;
第二喜,中標巴基斯坦第一條高壓直流輸電線路項目,金額2.57億元,成為貴州企業進軍“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成果。
“黔送鐵軍”的故事,折射出貴州一季度經濟“改”與“放”的發展新招——于內,撣塵掃屋,用改革清除前行的羈絆;向外,打開山門,以開放接納成長的春風。
改革是精神,開放是氣質,支撐著貴州自信。從曾經“不沿江、不沿邊、不沿海”,到而今提出“臨江、臨邊、臨海”的開放理念,貴州以改革服務開放、以開放促進改革,連接了體制與人心的溝通,打通了大山與世界的往來。
改革是變、是破、是超越。跟上迅速變化的新形勢,迎接蘊藏機遇的新經濟。
變,用挺立潮頭的闖勁。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貴州農村“三變”改革,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推動農民收入增長。
一季度,“三變”在全省范圍試點推廣,由“小盆景”發展成“大風景”。改革的推動下,農村土地流轉加快、面積增加,促進農民轉讓承包土地經營權租金凈收入快速增長,增速達到36.2%。
破,以自我革命的氣魄。
為了破除思想意識的淤塞,我省理清責任鏈條、擰緊責任螺絲,“放管服”改革再發力,致力于提升行政效能,放寬市場準入,加大對小微企業扶持溫暖。
3月底,全省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總量達到226.49萬戶,注冊資本總量接近5.5萬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6.4%、15.8%。
為了破解實體經濟的陣痛,我省以降成本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破口,把“任務書”變為“成績單”。
前3月累計為企業降低用電、融資、物流、稅費、制度性交易成本102.8億元,直接助力工業經濟在轉型調整中增速提升。1至2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1.4%、實現利潤總額增長34.3%,是近10年來最快的增長水平。
為了破解國有企業宿疾,我省重點推進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整合重組、股份制改造上市,打破舊藩籬、擁抱新天地。
一季度,省國資委監管的18戶獨資及控股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增長27.7%和24.3%。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改革,使全省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環境有效改善,經濟發展實現了數量增長和質量提高的雙贏局面。
開放是出、是入、是交融。放開眼界審時度勢,眺望全球謀篇布局。
出,憑勇毅篤行的堅韌。
位于貴陽的中國水利水電第九工程局開啟了海外市場的“私人訂制”模式。
在塞舌爾,企業為電網建設提出了設計、施工和融資等一攬子解決方案;在科摩羅,企業“量身定做”了機場、公路、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整體規劃。
位于貴安新區的貴州白山云科技有限公司在全球7個城市,為近300家企業級用戶提供著數據傳輸、存儲、消費和治理的全生命周期服務。
“走向國外市場,主要是服務中國企業出海。”白山聯合創始人兼首席財務官沙涌告訴記者,近年來中國游戲、娛樂等產品大量出口,為白山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這個春天,貴州開放的足跡漂洋過海。走出去,成為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出發點和加速劑。
為提高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省商務部門建設了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一季度,全省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比例同比增長3.1%。
入,靠躊躇滿志的底氣。
今年1至3月,通過中國公路最大的物流互聯網企業——貴陽貨車幫科技有限公司平臺入港貴州的貨源條數145萬條、貨運量4800萬噸,同比增長107%、182%。
這組增長的數據,從一個側面映照了一個現象:今天的貴州,已是一塊充滿磁力和魅力的經濟洼地。
此時,進入貴州的新興企業正以蓬勃的姿態旺盛生長。
一季度,以晴集團完成產值23.8億元;貴安新區富士康第四代綠色產業園今年前兩月完成終端產值4.16億元;貴安華為全球數據中心項目用地4月底掛牌出讓……
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開放,成為奮進貴州的必然選擇和關鍵一招,向開放要動力、要活力、要空間,努力構建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系。(記者 王璐瑤)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