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上級領導信任我派我來駐村,我自然是不能辜負他們對我的信任。既然我來到村里,當了同步小康駐村干部,那我就一定要為村里辦點事,為群眾辦好事。”這是榕江縣八開鎮擺柳村同步小康第一書記楊秀忠第一天到擺柳村說的話。
位于大山深處的八開鎮擺柳村,地處偏遠,經濟薄弱,楊秀忠就在這里傾心幫扶。他的到來讓擺柳村悄悄地發生變化,讓擺柳群眾重拾生活的信心。
真蹲實駐,融入群眾生活
縣委組織部的駐村文件還沒下,縣人大就已經派車將楊秀忠送到擺柳村,擺柳村干帶著楊秀忠大致在村里串了一圈,整個村子沒有一條水泥路,走一圈下來滿腳爛泥,楊秀忠想到村委會去坐一坐,跟村干們擺談擺談,可村干卻告訴他村里沒有村活動室。楊秀忠的心理“咯噔”了一下,瞬間明白,這個村可比想象中的還要老火。可既然現在自己駐這個村了,那就一定要為群眾辦些實事。
為了更好的融入擺柳村,第二天,楊秀忠就將自己的被褥和生活用具搬到了村里,因為沒有村活動室,楊秀忠只有借住在村衛生室的空房間里,與同為同步小康駐村干部的村醫潘勝福搭伙。剛把行李擺放好,他就馬不停蹄的拉著村干走村串戶,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情緒,掌握群眾實情。“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他告訴筆者,只有放下架子,撲下身子,入身入心入情,才能贏得群眾的信任,才能把今后的工作做好。僅3天時間,他就走完了全村3個自然寨。

匯聚力量,苗寨換新顏
第一次入村滿腳爛泥的情境總是繞在楊秀忠的心理,幾次群眾大會,群眾呼聲最高的也是串戶路硬化。楊秀忠知道要改變擺柳村貧窮落后面貌,首先要改變薄弱的基礎設施。為了爭取資金,他積極向“娘家”、向上級各部門反映情況,并多次邀請有關部門到村里調研,實地了解情況。自駐村以來,他共向上級部門爭取協調到總價值52萬余元的水泥、砂石等物資,先后完成了分引、社冷自然寨串戶路硬化。爭取到16萬元建設資金,修建分引便民橋,該項目將于7月正式開工。并向上級部門爭取50萬元修建分引公路橋一座,目前該項目仍在落實中。這些已落實和正在落實的項目讓擺柳村一天天的發生著變化,群眾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頭。“以前都是泥巴路,下雨出門就是滿腳泥,出去串個門都不方便,現在好了,家家戶戶門口都通了水泥路,大家出行就方便多了”走在村里平坦干凈的串戶上,村民們都會禁不住稱贊: “村里來了位好干部。”

產業致富,助推群眾增收
擺柳村是個典型的貧困村寨,群眾基本沒有什么經濟收入,平時小規模的種養殖也僅夠自給自足。串戶路硬化了,村里基礎設施得到改善了,怎么讓群眾增收致富又成了楊秀忠心中考量的大問題。要想群眾創收,就只有帶領群眾發展產業。通過并多次調研,并多次召開群眾大會傾聽群眾意愿后,楊秀忠結合擺柳村的優勢決定帶領大家發展花椒產業,確定了目標他說干就干。楊秀忠借力當前的大扶貧政策,積極向上級部門協調20余萬元幫扶資金,幫助擺柳村發展花椒產業,從考察、拉苗木、到發苗、到群眾開山種植,楊秀忠都全程追蹤。
“現在擺柳村成功種植花椒412畝,帶動群眾200余戶,一畝花椒能產1200斤,如果按現在市場價每斤生花椒15元計算,預計4-5年后每畝花椒每年至少讓群眾獲益18000元。”楊秀忠告訴筆者,現在群眾們都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發展產業的干勁就更足了,下步他們將帶動更多的群眾參與到產業致富的隊伍中來。
“楊書記來了,帶領我們發展產業,讓我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真希望楊書記一直在我們村‘駐’下去。”提到楊秀忠,群眾們無不豎起大拇指為他點贊。(楊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