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吳天將既是丹寨縣揚武鎮同步小康工作隊隊長,又是揚武鎮掛職黨委副書記、干改村第一書記,身兼多職,擔子不少,但是在做好各項工作的同時,他能始終不忘自己下掛的初心——脫貧攻堅。
用“細心”當好脫貧攻堅調研員
脫貧攻堅是塊硬骨頭,但是吳天將不怕,他說,“再難再硬的骨頭,也得有人啃。”吳天將到揚武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弄清“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四個關鍵問題。為全面了解全鎮貧困程度,弄清各村致貧原因和群眾的致富愿望,初到揚武,他就帶著15名貴州財經大學師生和20名丹寨縣職校師生吃住在村,開展地毯式摸排工作。白天他們入戶收集資料,晚上,回到住宿點,他還要召集學生開個“夜總會”,分享和討論一天的所見所聞,把在摸排調查中遇到的特殊問題提出來,大家共同分析,共同探討,不斷改善摸排方式方法,提高調研質量和水平,確保識別精準。在他的帶領下,調查組僅用3個月的時間,就用“雙腳”丈量了揚武鎮32個行政村、194個村民組、105個自然寨的距離;用“雙手”記錄了揚武鎮9608戶家庭39115人的基本信息;用“雙眼”識別了9608戶調查對象的居住條件、種養情況、務工情況、教育負擔和醫療負擔等情況,并結合各村實際分別制定了脫貧攻堅工作計劃、規劃、方案等。
“這個省里來的干部做事細心、認真、實在,沒有一點官架子。”這是揚武鎮扶貧和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潘道勇對吳天將的評價。潘道勇作為調查組的聯絡員,跟著吳天將走訪各村,吳天將的為人處世、工作作風他可謂是最清楚的。
用“耐心”當好脫貧攻堅政策講解員
吳天將是個性格爽朗的人,辦事雷厲風行,說話幽默風趣。在鎮里,他和干部職工打成一片,融洽相處;在村里,他和老百姓交心談心,做朋友。然而,這個看似有些粗獷的干部,講起政策來卻心細如塵。他常說:“宣傳政策,光開大會還不夠,還要多開院壩會、家庭會”。
國家的惠民政策,大會上他宣講了,會后還要根據農戶家的具體情況入戶“一對一”宣講一遍。對房子破爛、居住地有安全隱患的農戶,他重點宣講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對家中有子女上學或重病重殘人員的貧困戶,他則會重點宣傳教育扶貧、醫療救助等政策。為讓群眾能聽懂他這個外地人的話,真正知曉政策內容,有時候一句話他也會手舞足蹈說上好幾遍,直到村民點頭表示“懂了”,他才罷休。
“吳天將就是我們村脫貧攻堅政策的講解員,作為省里來的下掛干部,他可謂是真的能擺正位子、放下面子、沉得下來,真心實意入村駐村開展工作。”干改村黨支部書記莫鳳春說。
用“實心”當好脫貧攻堅情報員
吳天將不光是省里干部,還是揚武鎮掛職黨委副書記、干改村第一書記,身份的特殊,讓他成了“下情上傳,上情下達”的情報員。為當好這個情報員,他堅持走“實字方針”路線。他挑燈夜戰研讀上級政策、吃透文件精神,只為更好的把上級精神傳達到千家萬戶,真正把各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惠及百姓;他逐戶摸排走訪了解民情,收集各種基層信息,只為掌握最原始和最真實的第一手資料,為量身定制幫扶工作計劃提供真實可靠的決策依據,為推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開啟“導航燈”。
在和干改村一起探索產業發展過程中,吳天將把目光瞄向了村里的新興產業——哈密瓜。種植哈密瓜,這在整個丹寨縣來說都還是一個新鮮事,為深入了解這一產業的發展前景,吳天將一個星期會到村里的哈密瓜試種田里看幾次,從育苗到掛果到采摘,詳細記錄哈密瓜的生長情況,幫助村民計算哈密瓜的投入產出值。幾個月下來,他手頭的這些資料成了干改村擴大發展哈密瓜產業的有力依據,越來越多的干改人加入到哈密瓜種植產業中來。據了解,如今的20個哈密瓜大棚已滿足不了干改人的需求,把哈密瓜產業通過全作社擴大到100個大棚已寫進了干改村的2017年發展計劃。
用“誠心”當好村支兩委班子指導員
吳天將深知:火車要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村支兩委作為脫貧攻堅的火車頭,他們的責任意識、發展意識直接影響到整個村的發展速度。為把班子建設好,他從工作上、生活上、思想上去關心每一個干部,以老大哥的身份經常和村兩委班子交心談心,嬉笑之間把問題擺出來、亮出來,把問題拿到桌面上解決。此外,他還以“黨員活動日”“兩學一做”等活動為契機,多形式開展黨員教育培訓工作,帶領村支兩委、致富能手外出學習取經,發展產業、創辦企業。發動村兩委成立干改村慧恒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村兩委+基地+農戶+公司”的模式,帶動發展蔬菜產業360余畝,讓40多戶貧困戶率先實現脫貧,160多人實現在家就業。在吳天將的帶領下,村支兩委的凝聚力、號召力、戰斗力強了,群眾的干勁足了,自我脫貧的信心也高漲起來了。在揚武鎮2016年度的“七·一”表彰會上,他所駐的干改村也被評為了“先進基層黨組織”。
用“熱心”當好脫貧攻堅服務員
吳天將可以一個月不回貴陽看妻兒,卻不可以落下群眾交辦的一件事。他常說“群眾能主動開口跟我們說的事,那一定是群眾心里最重要的事,我們必須做好。”他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家事,幫助困難群眾跑項目、積極爭取項目物資和資金,切實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下掛揚武11個月,他幫助揚武協調脫貧攻堅項目14個,投資總額5289萬元,資金到位率83.6%。擔任干改村第一書記10個月,他幫助干改村協調爭取600余萬資金,為干改村修建蔬菜基地產業便道、機耕道和通組路2條1500米,安裝路燈150盞,搭建瓜棚20個,修建提灌站1個、休閑涼亭2個、便民服務站1個。這些不僅為干改村下步產業發展、便民服務打下了基礎,還解決了干改村長期以來存在的用水、用電、出行難等問題,用當地老百姓的話說就是:“吳書記來了,我們的路沒有泥了,我們的夜不再黑了,我們干改村的‘干’也得到‘改’了”。

吳天將帶領調查組成員入戶調查,確保數據精準
時光如水,歲月如梭,彈指一揮間吳天將到揚武鎮開展幫促工作已近一年。一年來,他用自己的“細心、耐心、實心、誠心、熱心”帶領改干人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之路,讓干改村這個貧窮落后的小山村產業興了,村民富了,村莊亮了,笑聲多了。據了解,今年干改村的貧困戶已從71戶233人減少到26戶69人,干改村也成了揚武鎮率先脫貧出列的村寨之一。但是,吳天將說:“我們的任務不是一個村,而是一個鎮,是助推揚武鎮1萬余戶,4萬余人攜手奮進,同步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