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走好“先手棋” 打好“突圍戰” 造好“試驗田”
貴州大數據“朋友圈”越來越大
“一年前,我有一個夢想。”12月16日,李海神清氣爽地向記者提起自己當初的抱負:“我想在互聯網上搭建起關于美麗家園的虛擬世界,讓數據看得見、摸得著。”
機會近在眼前。今年年初,曾經是上海建筑設計師的李海,辭職回到家鄉貴州,創辦了數云場景科技有限公司,利用VR(虛擬現實技術)為人們勾畫出五彩繽紛的家居場景。
今天,許多像李海這樣的創新創業夢想,正在貴州這塊大數據“實驗田”里孕育破土,自由生長,開出朵朵希望之花。
走好“先手棋”,打好“突圍戰”——歷經兩年多的不斷探索、拓展、總結的循環過程,貴州省首創性提出了認知系統、構架完整的行動綱領,為大數據領域帶來極具參考價值的“實踐論”。搶占到制高點的貴州,重新定位自身坐標,吸聚全球資源,變成國內外大數據從業者心之向往的“云端沃土”。
“實驗田”生機勃勃,有數據、有基礎、有市場;
“實驗田”招賢聚才,給機會、造環境、聚生態。
領軍企業來了,數據創客來了,瀚如星辰的數據從四面八方奔涌前來。貴州的“大數據朋友圈”日益龐大,五湖四海,高朋滿座。
“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服務區域很大。”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總裁任正非心中有一把“尺子”,經過“測量”,他認為:“如果把華為內部數據中心建在貴州,其服務半徑大概是2萬公里,可以為全球服務。”
11月12日,作為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張開雙臂與貴州擁抱,與省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耕耘貴州大數據“實驗田”長長的名錄上,又添了一名行業“大佬”。
“今年以來,我最強烈的感受就是招商容易多了。”省經信委相關工作人員直言,以前人家一聽說貴州,給地、給政策都不一定來。“但是在發展大數據產業,讓外界對貴州有了全新的認識和了解,現在樂意來、主動來的企業越來越多。”
“實驗田”資源聚集引發的長尾效應,正在持續發酵,首先感知和行動的是站在“風口”上的大企業——
阿里和貴州省聯手建設“云上貴州”,探索公有云平臺,希望在全國能推廣復制政府公有云的架構模式。目前,阿里云已成為全國公有云的“老大”;
百度來貴州建設無人駕駛試驗場,開展相關試驗,希望到真實的環境中去運行;
高通在貴州設立中國投資總部,研發面向中國市場的ARM架構高性能服務器芯片;
戴爾與貴州共建云聯合實驗室,搭建混合企業云;
惠普在貴州生產服務器,涉足智慧醫療、智慧農業領域;
微軟與貴州共建“塊數據”實驗室,建設教育云、中小企業云;
江山集團、劍橋基金準備與貴陽合作建“中英大數據港”,籌建“貴陽眾籌國際(跨境)交易中心”。
先行先試,促進理論、政策、產業等多方面的突破與創新,貴州容錯和創新的環境,吸引越來越多的創客們爭相而來,感受大數據的脈動,探尋大數據方向,挖掘大數據商機。
“就算沒有贏得比賽,我們也要找機會去貴州。”
今年4月,在2016中國國際電子創客大賽暨“云上貴州”大數據商業模式大賽復賽中,濟南的參賽團隊“創客貼”項目負責人楊震堅定地說:“比起在其他地方孤軍作戰,我更愿意到貴州這個數據資源豐富、創新創業氛圍濃厚、人人都懂大數據的環境中去。”
楊震參加的此項大賽,從去年到今年,吸引了2萬多支隊伍,規模為全球大數據領域之最。參賽選手不僅來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國內科技前沿地區,還有來自美國、德國、法國、印度、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
貴州大數據產業以蓬勃的生命力,向外界傳遞著一個強烈信號——“有想法、有技術,歡迎來創業”。因為廣泛、可重復利用的特性,大數據大大降低了創新創業的成本,也大大增強了貴州對于人才的吸引力。
現在,貴州省已經建成一批互聯網線下孵化載體,專為數據創客實現各種夢想:全省眾創空間達40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大學科技達28家;貴安新區入圍國家首批雙創示范基地,正建設“大數據+大創意+大學生”的雙創新模式。(記者 )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