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今年6月,石阡縣楓香鄉地古屯村駐村第一書記、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張錦華等帶領當地貧困戶搞中華蜂養殖,以扶貧資金折成股份讓譚世遠等123戶貧困戶加入了養蜂專業合作社。來年春天,譚世遠可以免費分到兩箱中華蜂來養,分群后可以發展到十群,預計明年賣蜂蜜可增收四千多元。
這是省直機關“五千行動”助推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省直機關工委策劃推動省直機關開展以“千個支部結對幫千村、千名支部書記牽頭幫千戶、千名領導干部進千村蹲點調研、千名專業人才進千村幫難解困、千名黨員進千村服務發展”為主要內容的脫貧攻堅“五千行動”,以大黨建助推大扶貧,走出了一條黨建扶貧新路子。
合力攻堅,省直機關全覆蓋全參與
“五千行動”開展近一年來,省民宗委機關黨委書記左朝剛感受到了與以往省直機關開展幫扶的不同。
“以往主要是機關下派的駐村工作隊在搞幫扶,現在是機關各級黨組織和所有黨員干部都在參與幫扶。”
左朝剛的感受并非個例,所有省直單位都是按照“黨組(黨委)統領、機關黨委統籌、機關支部統管、黨員干部統做”的原則,開展助推脫貧攻堅“五千行動”。
各單位駐村隊員和“第一書記”在全面走訪摸底調查基礎上,精準識別扶貧對象,建立健全扶貧對象檔案,并及時反饋給所在單位機關黨委。機關黨委組織各黨支部認領或分配幫扶任務,各黨支部組織黨員開展幫扶活動。廳局領導干部駐村蹲點,現場辦公,著力解決突出問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專業人才進千村幫難解困這一創新之舉。今年,省農科院、省衛計委、省農委、省農業廳、省水利廳等19家單位專門派出相關專業人才深入基層開展幫扶,有效解決了專業問題,促進了發展。
據省直機關工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五千行動”目前已覆蓋了省直機關115個單位各級黨組織,駐村工作隊、黨組(黨委)、機關黨委、機關支部和全體領導黨員干部、技術人員形成了一盤棋,以往的孤軍作戰如今變為聯合作戰,“五千行動”成為省直機關推進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成為檢驗省直機關黨員干部“兩學一做”學做成效的試驗田。
規劃引領,“五千行動”科學推進
今年3月,省直機關工委下發《關于認真組織省直機關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開展助推脫貧攻堅“五千行動”的通知》,制定印發《2016年度省直機關“五千行動”基本任務分配方案》、《“五千行動”工作情況登記臺賬》、《“五千行動”專項目標考核辦法》等系列配套文件,明確了脫貧攻堅工作的目標任務和保障機制。
對表“五千行動”目標任務,省直各單位紛紛行動起來。
省民宗委、省環保廳、省科協、貴州科學院等單位將“五千行動”納入機關目標責任制考核體系,強化考核結果運用,機關各黨支部和處室全力投入,按工作方案和計劃全面推進。
省衛計委充分統籌整合醫療衛生資源和大型義診、公益醫療援助行動計劃,形成具有管理、指導、運行和服務功能的“3點5線”工作機制。
省檢察院申訴處黨支部把助推脫貧攻堅當成眾創項目來做,為長順縣五星村申請微信公眾號“skygzdf”,探索“互聯網+”扶貧新模式。
省檔案局駐貴定縣新巴鎮樂邦村第一書記陸曙光帶領工作組有效化解了樂邦村坪江二組長達43年的山林權屬糾紛,形成了可推廣可復制的“新巴經驗”,被省州多家媒體報道。
……
省直各單位把脫貧攻堅“五千行動”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相結合、與基層黨組織建設相結合、與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相結合、與本部門職能職責相結合,在財力支出、項目布局、基礎設施、改善民生等方面聚焦發力,集中攻堅,取得了明顯成效。
靶向治療,黨建扶貧成效顯現
隨著省直機關各級黨組織、全體黨員全面參與“五千行動”,不僅推進了脫貧攻堅和機關黨建,還推進了基層黨建。
從今年4月開始,省總工會第五黨支部與織金縣熊家場鄉寶山村黨支部結成了對子,指導寶山村黨支部開展“紅旗黨支部”創建活動,幫助改善村級黨組織活動場所,推動配齊配強村支兩委班子。“在他們幫助下,村里擴建了120平方米的村級標準化黨員活動室,還買了電腦、桌椅等設施,新建了2個黨建宣傳欄……”寶山村支書張龍銓告訴記者,新建的設施11月已經投入使用,全村23名黨員開展活動條件大大提升。
脫貧攻堅“五千行動”開展近一年來,取得了明顯成效。
據統計,省直機關已有1263個機關黨支部結對幫扶1120個村,1263名機關黨支部書記牽頭幫扶2152戶貧困戶,1000余名領導干部進村蹲點調研,3719人次專業技術人員進村幫難接困,9700人次黨員干部進村服務發展,幫助解決問題2725個,提供政策和信息支持3457條,提供技術服務5987人(次),幫助完善發展思路2563條,幫助謀劃、引進和生成項目1927個,資金達1.93億元。
因為“五千行動”成效突出,“五千行動”策劃人之一的省直機關工委組織部干部呂忠飛今年還榮獲了2016年度“全省脫貧攻堅獎(創新獎)”。(記者 陳曦)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