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制圖/洪慶

淺層地溫能工作機組。

工程技術人員在室外用儀器測量氣溫。
一座總建筑面積10多萬平方米的科技園區,地面9棟8層樓房建筑,從外觀看,樓棟與其他樓房沒什么特別之處。可只要一走進樓房內,無論是冬天夏天,給人的室內外體感溫度就明顯不一樣。“節能環保,冬暖夏涼”就是這9棟樓的“環保內涵”。是我省利用本土淺層地溫能先進技術的成功案例,也是我省體量最大的淺層地溫能先行先試實驗區。
室外地面溫度39度,室內22度
昨日,記者來到位于觀山湖區體育路的貴州地質科技園區,親身體驗了一下這個“冬暖夏涼”環保園區的“環保內涵”。
在該園區主辦公樓外,工程技術人員用儀器測試室外地面溫度為39攝氏度,氣溫為30攝氏度,給人的體感溫度是“熱得遭不住”。然后,技術人員又來到室內測試中央空調出風口溫度為13攝氏度,室內氣溫為22攝氏度(門窗開啟情況下),給人的體感溫度是“清涼得爽歪歪的”。
“這樣清涼的室內溫度,和一般樓房內用的冷空調似乎沒什么區別,但實際上區別大得很!”據負責該項目開發運行的貴州淺層地溫能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忠俊介紹,貴州地質科技園區一共有9棟樓房,總建筑面積10.5萬多平方米,全部采用地源熱泵系統實現夏季制冷、冬季制熱功能。據測算,每年可節約燃煤量252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405噸,減少粉塵排放量1680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89噸。
采用淺層地溫能,由于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學物料,因此無味無臭,無論用于采暖和制冷都不受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也不受地質條件的限制,沒有燃燒過程,不消耗石化資源,不向大氣環境排放任何廢氣廢熱,不產生溫室效應,無任何污染,使用壽命長等,是一種可再生的新型能源。
“而且采用這種地源熱泵可再生能源技術,可減少配電負荷40%以上,節約運行費用30%-50%。”張忠俊說。
地埋30萬米管道,相當于貴陽至赤水
2011年,省地礦局參與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全國地熱資源調查評價”計劃,承擔了“貴陽市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項目,該項目結合貴陽市特殊的地質條件,通過現場熱效應試驗、巖石熱物性參數測試等工作,探索出了適合于貴陽市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的新方式,項目還初步完成了貴陽市地源熱泵、水源熱泵開發利用的適宜性分區,并在一些單位進行嘗試。
2014年,該局派出淺層地溫能專家調研團隊,斥資組建貴州淺層地溫能開發有限公司,將地處觀山湖區的貴州地質科技園區作為采用淺層地溫能中央空調系統提供夏季冷源和冬季熱源的省內大型項目之一。項目于2014年5月開工,歷時兩年,于日前完成節能專項驗收并現場檢測,制冷效果明顯,出風口溫度在14-16度,符合建筑工程質量驗收統一標準及相關規范要求,取得了優質的實踐效果。
據張忠俊介紹,開發利用淺層地溫能,前期地下部分投資要高出一般建設20%左右,但在后期運行過程中,僅僅運行費用就節約資金30%-50%。
“就以貴州地質科技園區為例,前期開發利用淺層地溫能投資多出了500萬元,僅僅埋設地下PE管這一項,9棟樓就共埋設管道30萬米,但這筆費用在整個園區只需運行3年,就可以把這多出的500萬元節約出來,而且還不算設備使用壽命長所節約的資金。”
記者測算了一下,貴州地質科技園區9棟樓地下埋設的30萬米PE管道,長度相當于從貴陽到赤水市的公路距離。
地溫能PK燃煤鍋爐,地溫能節能75%
據貴州淺層地溫能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浩介紹,地源熱泵技術,是一種利用地下淺層地熱資源既能供熱又能制冷的高效節能環保型空調系統。在冬季,把土壤中的熱量通過地下管道“吸”出來,通過機組提高溫度后供給室內用于取暖。在夏季,把室內的熱量“取”出來通過管道輸送到土壤中去制冷后,再通過管道循環釋放出來供給室內制冷,并且地下溫度常年均衡。
據張浩分析,淺層地溫能空調系統的冷熱源主要來自于地下巖土體和地下水溫度,一年四季相對穩定,一般為17攝氏度左右。在此基礎溫度之上,如冬天要制熱至24攝氏度,只需機組稍微加熱7攝氏度即可。而在夏季需要制冷時,如把溫度降溫到10攝氏度,只需利用機組將溫度降低7攝氏度即可。無論溫度上升或降低7攝氏度,開啟機組制熱制冷所需的電量相對都要少得多。
“相比之下,淺層地溫能空調,要比常規空氣源空調節能50%,比燃煤鍋爐節能75%以上。”張浩說,淺層地溫能空調系統初投資為350元至500元每平方米,其運行費用為10元至15元每平方米。而常規中央空調初投資為300元至450元每平方米,運行費用為30元至50元每平方米。
二者相比,淺層地溫能的運行費用明顯低于常規中央空調。
據貴州省地礦局副局長朱春孝介紹,相關勘測資料表明,貴州省80%至90%的地區可利用淺層地溫能,而且分布廣,資源儲量巨大,全省大部分地區都能利用,不受區域限制。
“淺層地溫能是一種新型、可再生的優質清潔能源,潛力巨大,用它制冷供暖,無需燃燒煤炭、油氣等能源,非常環保節能。如今地源熱泵技術成熟,容易推廣,運用開發淺層地溫能,可減少配電,節約運行費用50%左右。配合綠色建筑的淺層地溫能開發勢頭,正逐步形成新型節能減排產業……”貴州省地礦局局長付貴林充滿信心和期盼。
據專家介紹,貴州因特有的地形地貌,其淺層地溫能資源不但豐富,開發利用條件還具有一定的獨特性,消費市場十分廣闊。僅全省地下水年允許開采量138億立方米,平均水溫16攝氏度,以單級提溫10攝氏度為例,可開采累計熱能5900多億兆焦耳,節能減排作用巨大。淺層地溫能的開發利用,對于貴州省在生態文明建設、循環經濟發展、節能減排及降低工程項目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
據悉,目前省地礦局已對全省9個市州中心城市進行了勘測,全省大部分地區都能利用淺層地溫能,而且貴陽市已經開始做開發淺層地溫能規劃。貴州淺層地溫能資源的調查、評價、開發規劃、勘察設計及實際利用,是我省又一次有力的生態實踐。
背景知識
什么是淺層地溫能?是指地球淺表層數百米內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所蘊藏的低溫熱能。它的來源以太陽輻射為主,還有一小部分來自地心熱量,是一種可再生能源,一般溫度恒定。
淺層地溫能是賦存在地球表層巖土體中的低溫地熱資源,是一種新型的優質清潔能源,具有可再生、分布廣、儲量大、清潔環保、經濟實惠、安全性強和可用性強等特點。(王琴 記者 賈華 攝影報道)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