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記者日前從省農委獲悉:“十二五”以來,我省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蓬勃發展,全省農業增加值從“十一五”期末的全國第22位躍升到第17位,走上一條符合貴州山區特點的現代山地高效農業發展路子。
遵循山地經濟規律,我省加快培育一批特色優勢產業。2015年,茶園面積達689萬畝,躍居全國第一位;蔬菜、水果面積分別為2055萬畝、 593萬畝,比2010年增長64.5%、97%,辣椒、火龍果、薏仁等種植面積居全國首位。糧經作物面積比由“十二五”期初的6∶4調整到4∶6,實現歷史性轉變。畜牧業內部結構調整加速,牛、羊出欄年均分別遞增6.7%、4.4%。特色漁業快速發展,冷水魚養殖年均增幅25%,居全國首位。
新型主體帶動能力明顯提升。“十二五”期間,貴州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由99家增加到543家,2015年總銷售收入、實現利潤分別比2010年增長2.46倍和6.6倍,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增長2.85倍。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增長4.16倍。
園區平臺支撐力量持續增強。自2013年全省啟動100個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以來,到2015年末全省省級園區發展到326個,實現總產值1770余億元,入園企業3530家,培育農業合作社3633家,從業農民431萬人。園區建設快速發展,有力推動要素資源集聚,有效推動了農業“接二連三”。
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蓬勃發展,促進我省農業農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十二五”期間,我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387元,年均增長14.4%,連續多年高于全國平均增幅,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010年的4.1∶1縮小到2015年的3.3∶1。
作者:趙勇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